第147章 大战落幕(2)(2 / 2)
第18师团上陆后,便以一部向沪杭铁路前进,第6师团和第18师团主力则直扑松江,当晚进抵金山县城、松隐镇、亭林镇一线。6日,敌先头部队到达米市渡附近,傍晚渡过黄浦江,克服华军阻击,以主力向松江前进。7日,第62、79师分别向亭林镇、金山城之敌发起进攻,但均被击退。在松江指挥的第8集团军副总司令黄琪翔,鉴于日军主力已进至黄浦江右岸,为避免被敌各个击破,决定黄浦江右岸之部队均渡过右岸,并以一部阻止敌人渡江。
日本参谋本部为统一上海方面的作战指挥,于11月7日决定将上海派遣军与第10军编组成华中方面军,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其目标是:“以挫伤敌之战斗意志,获得结束战局的机会为目的,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敌人。”并规定:“华中方面军作战地域为联结苏州--嘉兴一线以东。”
11月8日夜,第10军主力渡过黄浦江,日军凭借强大火力从东、南、西三面突入松江城,守军死亡殆尽,吴克仁率残兵据守西门,兀自死战不退,最后壮烈殉国,年仅43岁。第67军全军覆没,日军遂占松江。随即兵分两路,一部沿太湖东岸,经浙江、安徽直趋南京,主力则指向枫泾镇、嘉兴、平望。9日,切断沪杭铁路及公路。
与此同时,日第16师团在中岛今朝吾指挥下在江苏太仓境内的白茆口登陆成功,前锋直指京沪铁路和公路,形成合拢之势。苏州河北岸的日军6个师团于10月31日强渡苏州河后,这时迅速向两路登陆日军靠拢,淞沪地区中国70万大军顿陷危险境地,再不撤退将成瓮中之鳖,被日军一网打尽。此时的南京统帅部和淞沪战场各个高级指挥部已经方寸大乱,是撤是守,争执不下。蒋介石死抱着对国联不切实际的幻想,迟迟不肯下令后撤,他表示只要我们在上海继续顶下去,相信“九国公约”国家会出面制裁日本,此时此刻还在做梦。
奔波于淞沪前线和南京之间的白崇禧见状叫苦,牢骚满腹。白崇禧多精,就军事而言,蒋介石绝非他的对手。早在11月5日日军登陆时,白崇禧就急急火火地向蒋介石提议:上海不能再守了,应早做有计划之撤退,并有条有理地列数一堆撤退的理由。蒋介石当下应允了。可当前线部队开始回撤时,老蒋又改变了主意,让部队再开回防地,继续固守。如果现在撤退,上海陷落日军之手已成事实,麻烦就大了。另外,蒋介石内心里迫切希望打到11月13日,这个时间是沪战整3个月的时间,他心中固执地有个“三个月”的时间概念。白崇禧无奈,前线官兵又战,日军前后攻击,又打了三天。
陈诚、张发奎等前线将领不干了,部队原已打得精疲力竭,一会儿退,一会儿再战,部队因慌乱已失去方寸。军人知道慌必怯,怯险,怯敌,怯死;慌必乱,乱心,乱智,乱谋。如此慌乱的情势下,每小时部队死伤动则上前,苦撑这一天、两天的有何意义。但身为前线将领,没人敢向老头子告急,只好请白崇禧转这个弯子。白身处前线,亲见双方优劣已见,中国官兵疲惫不堪已到极点。于是再度进言蒋介石下撤退令,蒋仍不允!
白崇禧认定蒋介石是意气用事,但敢怒而不敢言,又传令苦战。不到一日,白崇禧便发现我军战线已乱,集团军司令找不到军长、军长找不到师长,部队已失去控制。白崇禧在战场上滚打多年,清楚地知道这已使全军崩溃的最后信号。于是不顾一切,顶着满脑袋火星子再次求见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