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诱敌深入(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大秦帝国风云录 !
宝鼎匆忙渡河北去。
乌氏倮以最快速度传讯乌水两岸的义渠部落。即刻转移,所有部落全部撤到长城以内。
秦人扫荡了河南,匈奴人和河南诸种部落肯定要报复,而报复的目标不会是横山以南的上郡,上郡长城就修建在横山脚下,除非打过长城,否则无从掳掠,所以匈奴人的报复目标肯定是乌水两岸大草原上的义渠人。
北地郡的长城修建在六盘山北麓,距离大河五百里,这五百里的草原山川就是义渠人的栖息地,匈奴人一旦杀过来,义渠人必遭重创。
事前谁也没有想到秦人出塞作战如此顺利,更没有想到河南北虏诸种如此大意,竟然尽遣主力随匈奴人千里迢迢跑去打河西,如今他们在河西没有掳掠到任何财物,反而自家的老巢被秦人一锅端了,这冲天仇恨岂能不报?可以想像,铺天盖地的匈奴人和河南的林胡人、白狄人马上就要杀过来,义渠人必须全速撤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宝鼎见到翁侯隧委,把河南形势一说。这位月氏翁侯顿时感觉背心发凉,寒意层生。
“公子赶快告急啊。”翁侯急切说道,“你们的军队撤回上郡长城,那里有横山天险,有坚固要隘,匈奴人不会跑去打长城,他们会横扫乌水两岸,会再度杀回河西。当务之急是请你们的军队扼守横山,陈兵于奢延水一线,保持对河南的威胁,以便牵制匈奴人的主力,否则我们怎么办?你可以撤回六盘山,靠长城坚守,但河西呢?河西岂不要再次遭到匈奴人的攻击?你们在河南大肆掳掠,激怒了匈奴人,却让我们月氏人承担由此而导致的后果,这不行,公子必须即刻报奏你们的大王,请你们的大王下令上郡军队再度出击,马上出击。”
“来不及了。”宝鼎无奈苦笑,把案几上的地图推到翁侯面前,“我的人现在没办法由奢延水方向翻越横山直接与上郡军队取得联系,我只能以快马报奏咸阳,再由咸阳下令发动第二次攻击,但这个时间太长了,至少需要十天甚至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翁侯苦叹无语。月氏军队的主力正在平息西域诸国的叛乱,假如居延海方向的匈奴人乘机攻击王庭以声援西域诸国。那月氏的形势就非常危急,这时候匈奴人的南路军如果再度杀回河西,月氏必定岌岌可危。他不禁想到了老王,老王的身体不行了,如果不是秦人的神丹妙药,恐怕已经死了,但神丹妙药的作用毕竟有效,老王油尽灯枯随时可能升天,假如老王在月氏形势最危急的时刻死去,那对月氏可谓是致命一击。
“公子有何对策?”翁侯问道。
公子宝鼎既然匆忙渡河而来,显然已经有了对策,但这个对策需要月氏人的大力配合,否则他也不会亲自过来。如今月氏危在旦夕,月氏人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阻止匈奴人再一次杀回河西,所以只要公子宝鼎的对策有利于月氏,那就算拼了老命也要血战到底。
“翁侯打算何时返回河西?”宝鼎反问了一句。
“当初我与公子有过约定,要在河南重创匈奴人。”翁侯肃然说道,“在这个目标没有实现之前,我不会考虑返回河西。”
“如此甚好。”宝鼎说道,“你从明天开始,率军后撤。急速撤出河南。”
翁侯霍然瞪大眼睛,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你要我撤退?你撒手不管了?你这是背信弃义。”
“不,不,你听我说完。”宝鼎急忙摇手,“正如翁侯所料,匈奴人马上就会攻打义渠人,乌水两岸将狼烟滚滚。我的兵力严重不足,而义渠人的主力都去河北打仗了,留在大草原上的防守兵力也不会超过五千之数,所以如果匈奴人杀过来,我和义渠人只能火速撤进长城坚守。”
“匈奴人会不会打长城?以我看不会,因为月氏大军正在贺兰山一带与空同人作战。”宝鼎手指地图上的大河,“翁侯,你看,假如匈奴人乘机渡河,切断你的退路,你岂不陷入了匈奴人的包围?北有沙漠,南有大河,你被包围在这个狭窄地带,插翅难飞啊。”
翁侯怒气更大,“你们秦人的军队打劫了河南,掳掠了大量财物,满载而归,而你和义渠人却乘机躲进长城,让我们月氏人做替死鬼,你居心何在?当**叫我打河南,信誓旦旦,谁知竟是骗我。”
“翁侯息怒。”宝鼎淡然摇手。“我还没有说完,你不要着急。我渡河来找你,就是要设计打匈奴人,而前提就是你要带着军队火速撤离。”
“我都撤离了,还拿什么打匈奴人?”翁侯气恼地问道,“难道你在乌水草原上伏有重兵?”
“对,翁侯说对了。”宝鼎笑道,“我在乌水草原上的确伏有重兵,只不过这支军队暂时还没到,还在大河北岸。”
翁侯愣了片刻,霍然醒悟,“公子打算让我渡河?”
“对,形势摆在这里,我们只有联手才能击败匈奴人。”宝鼎说道,“月氏大军马上撤离四百里,在乌水西侧的草原上找个合适地点渡过大河,日夜不停地渡河。这样即使匈奴人杀过来了,我们还有乌水这道险阻可以利用,可以给你们渡河赢得更多时间。”
翁侯暗自松了口气,公子宝鼎然诺仗义,此刻还能信守承诺与月氏人并肩作战,实属不易。
“大军过河了,食物怎么办?”翁侯问道。“如果把牲畜全部运过河,时间就太长了。”
“食物由义渠人提供。”宝鼎说道,“你在北岸留下几千人,把主力全部带过河。我们在乌水设一个陷阱,把匈奴人诱进来,然后四面围杀,给匈奴人致命一击。”
宝鼎把自己的歼敌之策详细解说了一番。
翁侯仔细权衡了利弊,断然接受了宝鼎的计策,当即下令,全军后撤。
=
宝鼎连夜渡河赶回,召集帐下将领把自己的计策说了一遍。
他在渡河之前只字未提。因为他不知道月氏人愿不愿意继续在河南作战。事实证明他轻视了月氏人守护河西的决心,月氏人不但愿意继续在河南作战,更急切希望得到秦人的帮助。
历史上月氏人与大秦人是不是有盟约已经无从考证,但从大秦人攻占河南,修建长城等一系列拓边守边的举措来看,双方应该有密切的联系,否则月氏人不可能待在河西一点反应都没有。
始皇帝死后,帝国陷入混乱,北军转战中原,也就在这个时侯,匈奴人杀进了河西,把月氏人赶进了西域。假如帝国在始皇帝死后保持稳定,匈奴人会不会攻打河西?就算匈奴人攻打河西,秦人会不会视而不见,任由匈奴人占据河西这个战略要地?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秦人肯定要乘机与匈奴人抢夺河西,即使抢不下来,也绝不会让匈奴人占据河西,所以从各个方面进行推断,秦人和月氏人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宝鼎不知道自己出塞结盟月氏的举措是不是正好与历史相符合,但眼前的事实证明,自己这步棋走对了,秦人在月氏危难之刻予以援手,赢得了月氏人的友情,这种友情的发展可以帮助大秦在统一中土期间稳定西北疆这个大后方,这对大秦的好处不言而喻。
此次月氏人东进河南作战有两万多军队,这支军队一旦渡河南下,不但可以确保长城的安全,也给反击匈奴人赢得了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双方的友情,彼此之间建立了一定的信任,为未来的长期合作打下了基础,这才是最重要的成果。
义渠人当然不愿意打。不仅仅因为人少,实力不够,还因为他们有长城这道坚固要隘。能够不用拼死拼活地打仗就能保住生命和财产,那谁还愿意拿着身家性命去冒险?
乌氏倮委婉提醒宝鼎。月氏人不可靠,这种仗不能打,一旦打输了,人死光了,长城就危险了,如果长城失守,那受害的不仅仅是义渠人,就连京师和咸阳都将陷入困境。
宝鼎早就预料到了,所以他先说服了月氏人,然后再跑回来与义渠人商量。
“伯父,这一仗不打也得打,因为你必须考虑乌氏目前在咸阳的不利处境。”宝鼎劝道,“乌氏若想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对大秦的忠诚,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目下这个难得的机会打败匈奴人,如此则谣言不攻自破。退一步说,就算咸阳那帮人还想害你,他们也不得不考虑义渠人的实力,不得不考虑到逼反义渠人的后果。义渠人一旦造反,关中还有安宁之日?京师和咸阳还有安全可言?”
乌氏倮犹豫不决,难下决定。他想到的是另外一种后果,是此仗打败的后果。假若此仗打败了,义渠人遭受重创,那就是雪上加霜,不堪设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