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杨士奇的无奈(2 / 2)
王振耐着性子道:“也好,有问题你就问别把差事办砸了,到时候你们都脱不了干系。”
“下官斗胆问厂公罚没的家产是纳入户部还是充入内廷?”肖千军对于如何处置查抄而来的家产感到束手无策,以自己掌握的消息来看两京十三省有不少人接触过这本《元记》的禁书,查抄出来的家财定是一比不小的数目,所以冒着被责骂的风险也要问上几句。
王振怒目圆睁没好气道:“肖指挥你在锦衣卫当差也有些时日了,怎么越当越回去了有些事情该问,有些不该问难当还要我给你说清楚吗?这事你自己惦量着办吧。”
肖千军赶紧赔罪道:“厂公息怒,是下官愚笨,经厂公一翻提点下官知道该怎么做,下官这就告辞。”退出司礼监的大门肖千军不自觉的擦了脸上的汗,虽然王振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看其大发雷霆的样子就知晓定是充入内廷。
“责骂几句总比秋后算账来得好,这事可大可小得‘有据可依’,被责骂上几句倒也看出些端倪也算是值得了。”肖千军自我宽慰道。
王振看着肖千军远去的身影心想道:“跟我玩花花肠子还嫩了点,这么大一笔数目的财产该如何处置自己还不知道,想要从我嘴里套话让我来担责门都没有,反正从上到下都一起装糊涂。”又是摇头又是叹息一阵心烦意乱,看到桌子上还在散着热气的茶水,这才心情转好端起来喝了一口接着回味那令人难往的欢快。
乾清宫内,眼见大明上下即将要掀起一场杀戮,杨士奇忧心冲冲,开口陈情道:“皇上,始皇帝‘焚书坑儒’历历在目,此举恐怕会掀起‘文字狱’在我大明朝没有此先例,言,文字也,太祖皇帝设科道鼓励言官畅所欲言,百姓也是如此,如今全国范围内抓捕大兴牢狱势必引起恐慌,人人自危于我大明朝未必是福,请皇上三思!”
“杨阁老你不必多言朕意已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民间修宗祠,让祖宗永亨仙福,他们爱惜敬仰老祖宗,为何不爱惜朕的老祖宗,现如今民风败坏若斯、道德一落千丈是该好好整治一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只杀犯上作乱者,阁老不必多言。”宣宗十分愤慨显然是决心已定。
杨士奇力争道:“皇上,古语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大兴牢狱,官员、百姓不知死伤几何!不如皇上下道圣旨告知各省,一来是警告,若此风仍不见消皇上倒时候再问罪也不迟,二者皇上仁慈,感念民生不易给其以改过的机会。”
“朕何尝不知民生不易,你瞧睢这乾清宫有几年没有修缮了,朕的妃子们又有几年没受过朕的赏赐,朕节衣缩食,充盈国库,每有灾荒便斥巨资赈灾为他们盖房、给他们口粮,可如今换来的却是对朕祖上的肆意攻击、恶意诽谤,朕的子民大体都是好的,怕就怕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好汤,杀一些‘刁民’换回民风纯朴的百姓,朕姑且要试上一试。”说起将要在大明上下兴起牢狱,宣宗心里也十分的难受。
“皇上,话虽如此,但您未下圣旨经百官朝议便全国范围内抓捕于大明律法不合。”杨士奇实在没办法只好将文武百官抬出来,以期能阻挡皇上的决心。
宣宗气愤的说道:“这江山乃朕的江山,朕难道处置几个‘犯民’还要经过内阁许可?这江山到底是谁的?再者朕已经命王振去办此事了难道要朕收回承命?”接二连三的斥问,此事已经到了无可回旋的余地。
虽然宣宗怒不可揭,但杨士奇仍然不愿就此放弃,毕竟这是关系到无数条人命的事情,躬身道:“臣不敢,臣只是……”
宣宗见其还要说下去,便打断杨士奇的话说道:“朕今日有些乏了,你退下吧。”
“皇上。”杨士奇近乎哀求道。
“退下吧,朕累了。”宣宗将身子转了过去,背对着杨士奇。
“臣告退。”杨士奇本想据理力争挽救将要上演的腥风血雨,见宣宗愤怒难耐已到无可挽回的地步,知道再争下去也是于事无补,只怕再说下去只会适得其反想了想便躬身退出。
龙有逆鳞触之即死,乾清宫外杨士奇长叹道:“哎………又是一场浩劫,盼只盼受牵连的人少些。”说着一阵无力感袭来,整个人瞬间苍老不少佝偻着身慢慢的离开乾清宫。
司礼监内室,王振捧着一沓奏折迈步走了进去。
“‘首领大人’这是今天要用玺的奏折,方才皇上在乾清宫已经看过,都按内阁“票拟”意思办,已经批过红了,劳烦你用玺盖上印之后好尽快交各部去办理。”王振轻声说道。
“这是当然。”抬头瞅了瞅王振意有所指道:“听说你在乾清宫摊上事了?”
“都是为主子办事,为朝廷办事,唯有尽心尽力,谈不上摊事不摊事!‘首领大人’奏折放这了,你用好玺之后叫小太监来吱会声,我先忙去了皇上那边还等着。”王振对禁书一事不愿过多提及,说着便退出了司礼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