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下江南(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大唐第一家丁 !
一行三千人,浩浩荡荡的从长安出发,朝着山南东道缓缓行去,此行,贾一的第一站是有着丝绸之乡的苏州和杭州,丝绸这种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数千年的衣料,本身存在的经济价值让贾一非常的看中,若是可以的话,他希望能够跟那里的商人形成长久的生意伙伴,以供应杂货铺丝绸的大量供应。
都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刚刚走出家门,贾一就发现关中大地上的百姓们生活的确实不怎么富裕,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关中人民最真实的写照,如今刚刚开春,到处都是在向已经贫瘠的土地所有粮食的农民,只可惜泛黄的土地实在是难以满足这些农户的请求,真应了那句话,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虽然说的是这些农民脑袋顶上的地主对他们的大量盘剥,导致这些农民就算是种出再多的粮食也难以果腹,可若是真的如后世一般能够亩产多少多少斤,又怎么可能还有农民真正的吃不上饭。
就拿贞观四年來说,绝对是农民们最幸福的一年,那一年整个关中大地由于风调雨顺,形成大丰收,甭管是有地沒地的农民,最后都能够在家中存下一些粮食,整整一年,关中沒有饿死一个人,这就是丰收带來的好处。
走在路上,看着那些农民将一颗颗麦粒小心翼翼的埋入土中,却是沒有见到他们给土地种上任何的肥料,对此,贾一实在是很难想象,这土地究竟是有多肥沃,才能够长出大量的粮食來。
“老哥,你这地一年能够收多少粮食啊。”
此行贾一是为了赚钱而來,也是为了让整个大唐的百姓全都富裕起來,因此,虽然才刚刚走出长安百十里的距离,贾一却是命令全队停了下來,而他则是之身來到一个老农的身边,询问了起來。
“小老儿给老爷磕头了。”
农民见过什么世面,他们脑子当中见过最牛叉的应该就是他们的县官,就算是他们县官在出行的时候也就是身边带着个主簿,顶天了再带上两个衙役,啥时候见过身后跟着一群人出行的人,虽然不知道贾一身上穿着的是什么布料,但是光是那种能够反射出别样光彩的布料就绝对不是他身上的麻布所能够比的,所以老农在一时间确定贾一的身份一定不简单,是以在贾一走过來之后第一时间不是回答贾一的问題,而是先给贾一磕头。
“老哥你无需多礼,你就当我是个寻常的百姓好了,我见你们如此小心翼翼的更重粮食,想來一年的收成应该还不错吧。”
“实不相瞒,去年风调雨顺,小老儿的地里多出了几担粮食,今年虽说雨水也还算是充足,却是比之去年差了不少,今年的收成能够保证小老儿一家有口饭吃就算是不错了。”
古代的农民生活从來都是这个样子,所求的无非也就是一口饱饭,还有就是天下的太平,至于太大的志向是一点都沒有的,毫不客气的说,他们从來就沒有关心过谁当皇帝,而是关心当皇帝的那个人能不能让他们这种老百姓过上安稳有饭吃的日子。
听完老农的话,贾一就知道,他们到现在还不知道农家肥的重要性,当然农家肥并不是指粪,毕竟光是目测老农的地就有三五亩的样子,你让他们每天拉多少才能供的上给这地上肥的。
“老哥,虽然我对种地不是很在行,但是我觉得土地就像是咱们家中喂养的鸡鸭一样,想要让鸡鸭下蛋,不给它们吃喝是绝对不行的,所以土地也是应该隔个一两年就上次肥的。”
对于贾一的话,老农给予的并不是什么惊讶的表情,反倒是一声长长的叹息,他当了一辈子农民了,这种种地施肥的事情他还能不知道?只是家里面拢共六口人,就算是一家子整日啥都不敢光拉屎,也不够这地三年上一次肥的。
“老哥可是为这肥发愁?”
“可不,不是小老儿不想上,实在是肥太少啊。”
贾一似乎早就有了计较,微微一笑,对老农说道:“老哥,我这里到有一个能够增加农家肥的办法,你不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