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1 / 2)
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
才将将入秋,塞北的气候,已然被一股清凉所笼罩了,因为战争的缘故,植耕放牧受到严重影响,秋高虽未至,但大漠草原的牛羊驼马,应当不会如往年那般肥壮。
进入到下半年,辽人迎接的,也不会是丰收与喜悦了。过去的半年已然足够煎熬,政治动荡,军争不休,而接下来的半年,显然会更加难过。
对辽廷君臣而言,随着来自各线战场消息的传来,心情也就如炎夏走入凉秋一般,凄凄冷冷,萧萧瑟瑟,再难有半分的喜悦。
上京,辽宫,崇政殿。
秋阳无光,风轻云淡,使得整座宫殿都处在一种朦胧黯淡之中,大殿内部也显阴沉,也就是那一排烛火发出的明亮光芒,能够稍微缓解宫殿主人心中的阴霾。
耶律贤身上已然罩一件皮袍,手里拿着把厚黑的剪子,动作僵硬地剪着烛芯,好像通过此法,能够剪去心中的忧虑与烦恼。
一排红烛剪下,烛火越发明亮,为整座大殿都增添了明显的亮色,放下剪子,耶律贤搓了搓手心的盗汗,回首望着那副悬挂的大辽舆图。
由于信息采集不易,缺乏历史地理资料借鉴,也缺少制图的人才,辽国的地图,自然不如大汉那般精细,很多地方,都显得模糊粗泛。
但是,疆域之辽阔,仍旧直观地呈现其间,仅论疆域,经过二十多年吞并扩张的南朝大汉,也未必能比得过大辽。
当然,耶律贤不会以国土面积来论国力,双方实力的强弱对比,国力的优劣所在,他心里是有个比较清晰的认知的。
深沉的目光中,忧色闪动,这段时间接二连三的坏讯与败报传来,已经让这个秉国不久年轻帝王难以承受了。
祖宗打下了广袤的疆土,伟大的基业,恰恰是传到他手上时,迎来了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大的危机。来自南朝大汉帝国的强势入寇,持续了几个月的战争,已经掀开了大辽那看起来无比强大的外衣,露出其相比大汉而言孱弱的本质,二十余年间南北双雄并立的平衡局面,在刘皇帝推动的历史车轮滚滚压来之时,显得那么脆弱。
耶律贤算是个心智成熟、意志坚定的帝王,但汉辽开战到如今,他也日感心力交瘁,随着战争的持续进行,那种窒息般的感觉也越来越明显了。
虽然到目前为止,辽国并没有大量的领土丢失,也就是漠南丢失了一些关隘,辽东丢失半岛,西域断绝,漠西北一团乱麻
但是,为了进行这场战争付出的代价,可不只是体现在那些大而无益的领土得失上,自汉军北伐以来,面对着庞大的军事压力,辽国国内已经处在高度的战争模式下。
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兵丁人力大量死伤、流失,巨大的战争压力,转移到辽国统治下的各族百姓身上,怨声载道,而过去积压的内部矛盾尤其是民族矛盾,也有爆发的趋势,那些被强令抽丁献粮参战备战的仆属部族,更是满怀怨愤。
而来自几路战线上的各种不利消息,更催化了辽国内部的矛盾,东北的女真诸部开始蠢蠢欲动,室韦更是叛服不定,有造反的传统,即便是岭北辖嘎斯的那些野蛮人也开始兴风作浪,更不用说辽宗室内部因帝位承继还没有完全解决的矛盾。夏季战争,让辽国流血不止,未来的战争,似乎还看不到终点,汉军仍在继续武装,整兵派粮,保持着高压强势,不取辽东誓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