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功臣阁(1 / 2)
春日下的功臣阁笼罩在一层柔光之中进入二月以来气温逐渐回暖天空是湛蓝明亮的轻风也带来阵阵舒适与惬意。
东有昭烈庙西有功臣阁这是两京内的标志性建筑为了纪念几十年来为大汉浴血奋战的功勋将士也是对他们出生入死的肯定与褒奖。
昭烈庙是烈士庙功臣阁则是功勋祠与昭烈庙宏伟壮观的碑石林不同功臣阁的规模要小许多但更加堂皇大气规格也要高上不少香火不断生生不息。
昭烈庙平日里是对外开放的供人参观游览祭祀凭吊功臣阁虽然同样在皇城之外但守备等级很高平日里戒备森严常人难以靠近即便有心瞻仰祭拜着也只能在阁外。
在几十年的不断宣传中功臣阁与昭烈庙的象征意义也在不断放大尤其是功臣阁更是神圣不可侵犯对于大汉诸多的功臣勋贵子弟而言甚至成为了他们的精神象征。
毕竟他们父祖辈的牌位就供奉在里边这不只是精神荣誉的象征更是他们地位、财富、权势的来源因此在刘皇帝的诸多政策与安排之中唯有“功臣阁”是受到上下勋贵们绝对拥护的。
而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不管刘皇帝对勋贵阶层有多少限制与打压但对大汉的勋贵们而言只要功臣阁还在那他们就依然是与国休戚的统治权贵。
这些年来在大汉的上层中也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入昭烈庙易进功臣阁难。功臣阁绝不是一般人能进的大汉有数百公侯伯爵但能在死后牌位能在里边享受香火供奉的不足三分之一。
功臣阁的建立最初自然是以乾右二十四功臣为核心他们的牌位居正中央辅以画像高悬同样画像也只有二十四臣有资格挂列这与其他功臣的地位直接区分开来了。
余者则依次排开列位。进入功臣阁的门槛是很高的虽然有一系列的综合权衡但核心只有一条非大功者不入。在这方面刘皇帝的态度明确而强硬诸多有爵在身的皇亲国戚都被毫不妥协地排斥在外到如今除了国舅泗水李洪威之外再无一人入阁今后最后可能大概也就是雍王刘承勋、寿国公李少游与惠国公宋延握了按照刘皇帝的规则连徐王刘承?都没有资格哪怕他是如今的宗室之长。
如此功臣阁的规格也就越发拔高地位也越发突出很多老贵在去世之前念叨的除了身后事大抵就是能否进入功臣阁了。
十几二十年下来老臣凋零功臣辞世功臣阁自然也不像当初那么“冷清”了不断有人入驻香火也日渐旺盛。
最近也再添了两位新人其中一位自然是温国公向训。向训的命还是算硬的但也顶不住玄学的伟力在刘皇帝探望七日后在家中病逝。
另外一位则是武清公王彦超这个老一辈的藩镇节度。王彦超算不得开国元勋也不是刘皇帝的从龙之臣甚至连投效朝廷的时间都不算早但这个人军事才干出众并且具备有别于一般武臣的政治嗅觉与见识在大汉南征北战、一统天下的过程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再加上资历深厚与刘皇帝的良好印象最终得了一个县公爵位也高寿享年七十五岁属于善终一生经历丰富也没有什么遗憾。
当然大汉功臣勋贵凋零得得太多了再加上与向训前后脚离世声势被掩盖了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反响家人置办丧事也很低调王彦超算是走得是静悄悄的
此时功臣阁门大开庄严肃穆的阁堂内济济一堂大汉在京功臣勋贵的当家者基本都来了。这是今年的第二次上一回还在由太子主持的公祭典礼上这一回则奉诏而来。
主祠内的空间很大一两百人聚在一起丝毫不显拥挤场面很严肃秩序井然在这种庄重而神圣的地方所有人都保持着敬畏不敢有任何逾制举动只是依爵等次第排好以虔诚的心态瞻仰着先辈们的牌位与画像默默告慰着英灵。
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一代新人换旧人当初大汉勋贵们可是慕容延钊、柴荣、向训、高怀德、赵匡胤、魏仁溥、王朴、李谷、薛居正那一批的风云人物如今已经被一些二三代勋贵所替代了。
在场之中资望最高者已经变成河内公韩通了要知道韩通虽然追随刘皇帝较早但从来不是第一阶梯的权贵地位始终低人一等。
如今情况不一样了。如慕容延钊、柴荣乃至赵匡胤者功劳再大能力再强又能如何早就化为一?黄土。而他韩通命够硬活得更久身体倍棒至今尚能吃酒食肉儿子已然位居宰堂这等显赫声势已然超过绝大部分贵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