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深水码头是怎么做成的(2 / 2)
当然,澳大利亚岛上的水泥窑和后世的工业生产领域的水泥窑是两码事,这里的水泥窑只能实现简单的煅烧,将生料煅烧成熟料而已。
生料的配方,以及成为熟料之后加上铁矿粉的配方,掌握在大明人的手里,只需要通过流水线作业,便可以防止这些土著人偷窥学艺。
而需要用的铁,只是用来连接水泥,不需要很纯正,有一定的韧性,能够如同网状一样将水泥结成想要的形状即可,因此,朱高燨只需要设计出一个高温炉,将铁矿石中的杂质去除,并将其中的铁物质变成铁水即可。
他需要解决高温的问题,同时,也需要解决装铁水的容器问题。
朱高燨先在高温炉里,用一定的配方,做成了一个可以烧成陶瓷的容器和延伸出来的管路。
陶瓷容器如同一个锅一样,再将筛选出来,含铁量高,品质好,体积小,杂质少的铁矿石放进去,用焦炭进行加温。
火眼金睛拥有了观气的功能之后,朱高燨可以根据高温炉里的气的颜色,配合他的经验,来判断铁矿石的熔融程度。
那一段管路从高温炉里连接出来,延伸出了足够的长度,用于冷却,其内壁的形状呈圆形,上表面呈平面,看上去就是个半圆。
以目前的水平,也可以做出一根截面呈圆形的圆铁,但没有必要。
管路放在竹排上,呈一定的倾斜角度朝下,铁水从熔炉里缓缓地流淌出来,由火红色在足够长的管路上冷却之后,在末端的时候,被截断。
长度根据使用需要通过目测的方式剪断,从一尺,两尺到数丈,分不同的规格,虽然同一个规格也是参差不齐,但并不影响使用。
船上存有铁细丝,将截断的圆铁绑成成一个个圆柱形的笼子。
将笼子先放在用木板做成的矩形箱子里。
远处传来爆破声。
大明海军用炸药将石灰石的岩层炸开之后,将一个青石山炸开,从里面掏出了碎石,又从海滩上运来了沙子,和水泥搅拌在一起,将混合物倒进了装有铁笼子的矩形箱子里,表面抹平。
水泥开始凝固,放置两三天后,拆开木板,一个水泥墩子便做成了。
这些水泥墩子需要运到海边去,按照一定的顺序码放。
考虑到运到海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除了这些水泥墩子就在海边制作之外,还需要从基地到海边铺一条路。
一条宽约一丈的水泥路,在大明和土著人每天的辛劳中,从铁矿石山脉至海边慢慢地延伸。
土著们只按照大明人的要求进行操作,他们其实从头到尾都不知道大明的人在做什么?
初建起来的水泥路,用青草覆盖。
澳大利亚的北部属于热带,天气炎热的时候,为了防止水泥路和水泥柱子在凝固的过程中开裂,还需要洒水。
短短的不到五里路,花了这些人大约一个月时间,等水泥路上的干草被揭开,看到平整,光滑的水泥路时,那些土著们睁大了眼睛,如看到了神迹降临。
因为缺少必要的工具,因此,水泥路的表面,不可能如同大明的驰道,平整光滑,但就眼前来用,依然够了。
此时,就剩下将水泥柱子想办法抬到海边上,植入水中。
这是附近一处最适合于用来做深水码头的海滩了,海岸线有一处断崖,但也为他们搭建码头,增加了更大的风险。
水泥墩先由低往高处码放,上面先用可以拆卸的木板搭建起来,侧面也装上木板,做成匣子形状,铺上一层碎石水泥黄沙等混合物之后,将编织成网状的粗铁丝放进去。
再铺上碎石水泥黄沙等混合物,用木板将表面压平。
水泥墩子一直植入到了断崖边,若再需要植入水泥墩子,水泥墩的重量就不是人力能够克服的了。
但到了这里也就够了,断崖之下,朱高燨用火眼金睛看去,并没有看到暗礁,且深不见底,军舰过来,搭板搭在码头上,也足够了。
唯一不足的是,码头太小,一次只能停靠一艘船只。
但,紫禁城也不是一日建成的。
等码头上面的水泥板凝固,木板拆开的时候,一座延伸到了浅海之中的码头已经建成了,大明的商船可以直接靠近码头,如此一来,就很方便将物资运送到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