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程越的奏章(2 / 2)
用了一个多时辰,各地的奏章终于处置完毕。忽必烈抬头望 了程越一眼,见他面容恬静,几乎快睡着了,又好气又好笑地轻咳一声,转用汉语道:“哪位臣工还有本奏?无本朕就要退朝了,咳。”
群臣一听,谁能不明白忽必烈的意思?全都立刻把目光集中到程越身上。
程越被忽必烈一语惊醒,还有些迷迷糊糊,不自觉地打了个呵欠,又伸了个懒腰。群臣无不苦笑以对,气得忽必烈差点没拿手边的镇纸扔过去砸他。心道站着你都能睡这么香,昨晚累着了吧?混蛋!
程越抖擞精神,站出来对忽必烈道:“大汗,臣有本奏。”
程越一站出来,群臣都不由屏住呼吸,睁大双眼,竖起耳朵,生怕自己漏听任何一个字。程越可是罕见的两国为臣,他会上什么奏章?
忽必烈点头道:“好,你且奏来。”
程越道:“如今大汗全力经营漠南,大元的财税、兵力、劳役大半出自汉地,全国人口也有八成以上为汉人,但不管是朝中还是各行省、路、府、县,派去治理的蒙古官吏大半不识汉文,全靠通译和手下的小吏来回传话,时常造成下情无法上达,朝廷的旨意到各地后也可被随意曲解,甚至与原来的意思南辕北辙。这就使得各地的权力往往掌握在通译和小吏手中,他们因此可以上下其手,呼风唤雨,朝廷派去的断事官和达鲁花赤往往只是摆设,任由他们欺瞒。长此以往,大汗要如何得知民间疾苦?朝廷如何做到政令通畅?好处被小吏所得,责难却要被朝廷承受,百姓就会日益不满,臣窃以为这是取祸之道、亡国之途。自古以来治理国家,没有话都听不懂却能治理好的。所以臣想请大汗下旨,所有派驻各地的蒙古和色目官员,必须学习汉文,以三年为限,每年都要考试,三年期满后,所有没通过考试的全部罢免!朝中的大臣也必须蒙汉皆通,但通不过考试的是否免职由大汗定夺。”
程越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程越说的确实不错,但从来没有人敢提。蒙古人南下征服了中原,就应该是汉人要学蒙文才对,怎么还有要蒙古人学汉文的道理?蒙古贵族中不会汉文的大有人在,照样作威作福,谁能勉强他们去学?蒙古人中喜欢骑马射箭的很多,喜欢学习的却很少,真的要下这样的旨意,岂不是要与所有蒙古贵族作对?程越难道要挑拨忽必烈与蒙古诸王的关系?居心何其险恶!
忽必烈面色一沉,犹疑不决。程越说的是大元长远的利益,当然应该去做,但他如果真这样下旨,不要说一直对他不满的三大汗国诸王,其余的蒙古诸王说不定也会牢骚满腹,背地里骂他数典忘祖都是轻的。
程越早就知道忽必烈在顾虑什么,接着道:“大汗,臣说的不是要让所有蒙古人都学习汉文,只是在汉地当官的才要学习,这样的人并不多,臣与太子殿下算过,一共才一万多人。朝中的蒙古王公贵族,学不学听凭自愿,任免升迁也都取决于大汗,丝毫不受影响,臣不知大汗还在犹豫什么?”
忽必烈眼睛一亮,又猛地瞪了真金一眼,喝道:“此事你与程越私下商量过了?”
真金气得在心中大骂程越,这么大的事,哪里是你说的小事?若是程越的这个奏章被认定为动摇国本,就算他是太子也承担不起。偏偏他与程越约好,要一同进退,这可怎生是好?心惊胆战之余,站出来勉强道:“儿臣确与左丞商量过,只是当时说得没有这样详细,此事并不急迫,日后再议也可。”
程越不屑地扫了真金一眼,心道好一个没担当的太子,根本指望不上。
左丞相忽都察儿出列道:“大汗,臣以为,程左丞说的这些话,都包藏祸心。蒙古人大部分都想当官,要当官就得去学汉文,时间一长,不就都变成汉人了?到时候天下还是我们蒙古人的么?”
程越大怒,上前几步,站到忽都察儿面前,斥道:“你说的这叫什么狗屁道理?!金国统治北方一百多年,汉人变成了金人还是金人变成了汉人?金国是被汉人给灭亡的么?你身为左丞相,不思国家长治久安之策,反而在这里危言耸听,你到底是何居心?”
忽都察儿是朝中有数的高官,官位在程越之上,还是蒙古的贵族,万万没想到竟然在朝中被一个汉人这样臭骂,气得他浑身发抖。别的汉人见到他只有磕头的分儿,但程越可不会怕他。
忽必烈没料到程越敢当庭辱骂大臣,怔了一怔,气道:“程越,不许你放肆!忽都察儿是左丞相!也是你可以训斥的么?”
程越恭敬地道:“是,大汗教训得是,臣自请裁处。”
忽必烈气哼哼地挥了挥手,道:“算了,念你初犯,饶你一次。你在南宋一言九鼎,在这里可不行!”
阿术站出列道:“大汗,各地的达鲁花赤大部分都由军中转任,蒙古文还有许多不懂的,何况是汉文?断事官也大都只通蒙古文,他们年纪也大了,再学汉文何其艰难,臣也以为程左丞之言难以施行,反而会使各地混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