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娱乐(一)(1 / 2)
皇帝没有南巡之意只是借此引出选官之制殿中的一些臣子们由此也领教了皇帝的话术以及他那性情中比较刁钻的一面。
从天下大势说到勤政爱民再到与突厥会盟然后说到江南风物接着又引出招纳人才以及选官之事。
几件事好像毫无关联却又环环相扣话题全被皇帝掌握稍微愚笨一些或者愣神一下也许就能被绕晕在里面。
很多人此时不由自主的便生出了一些君心难测的惧意。
有些人更是想到了就在前几日渤海高氏的阀主被斩于街市那样一个高门大阀的主人临死之时不但没有亲朋相送反而让很多人都松了口气拍手称快者也有不少。
整个过程连为其求情的人都没了几个。
再想想前些年独孤阀的阀主独孤怀恩被杀后掀起的滔天风浪……新君手段之高明由此可见一斑。
嗯独孤阀的阀主现在是独孤开远了上一任阀主独孤修德暴毙于府中听说是有与高慎共谋之嫌死的悄无声息比之高慎还要不如。
还有陇西李氏如今已分了门户主枝时不时的哀嚎两声也很是有气无力俯首帖耳的样子再无前些年的风光模样了。
而这离着新君入主长安也才不过两载……真不愧是开国之主正可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潜移默化间已是君权在握群臣敬服。
…………………
选官制度已经不用多说察举制度在魏晋时达到巅峰进一步形成了九品中正制鉴于门阀势大权臣屡现之后南朝先是出现了试官之制用通俗的话讲就是用试卷的方式定期考核官员。
以此为延续渐渐有了科举选官之制这种制度首先出现在南齐后来粱陈继之到前隋开皇年间文皇帝杨坚施行了察举与科举并行之策不久彻底废除九品中正制。
只是九品中正制施行日久余毒难除直到大业年间其实也无法把它从选官制度里面清除出去。
隋末战乱当中甚至有了回潮的迹象因为各个诸侯都需要联合地方世族来壮大自身和魏晋之时相同家世一旦变得越来越是重要九品中正制便有了复苏的机会。
像李破就是其中典型因为条件不足无法施行科举制度只能以察举为主身边左右的人都能举荐人才只要真有才能立即便能予以重用。
即便其中设下了不少限制可在那种相互举荐门户之间联络有亲的情形之下没有哪种限制是不能避开的。
当然了话说回来了隋末战乱也重创了世族门阀势力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九品中正制其实也渐渐走到了终点。
再拿高慎做个例证他的死其实就是门阀世族衰弱到了一定程度的具体表征放在魏晋之时即便君王准备周全也不会让一位大阀阀主死的这么理所当然。
像渤海高氏这样的大阀一旦出了事那动静满天下估计都能听闻其中也必定会流下无数的鲜血来给高慎陪葬。
而九品中正制的末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能说是大势所趋就算没有科举制度也会有其他选才之制来代替。
因为任何贤明的君王和有才能的臣下都会意识到九品中正制的腐朽之处然后便会选择另开局面。
如今不用那么麻烦有先例在前阻碍就不会比开皇年间更强。
就像现在殿内众人其中一大部分对此都有所预料并且没有太大的抵触情绪因为这不是创新之举而是延续前隋的选才之策。
当然一旦李破准备重开科举激烈反对的人也不会是一个两个李破都能想得到他们会以前隋为例极力证明科举之制的不妥之处。
任何朝廷大策都会有牺牲品就看多少的问题了。
本来李破还想等两年准备的更为周全一些比如说在洛阳晋阳江陵成都汉中扬州等节点之处建一些书院开科取士之时便能以书院学子为主。
而经过书院的熏陶不管书院中人是否出身门阀世族他们无论在忠心还是才能上都将非是良莠不齐只注重家族利益的世族中人可比。
只是设想没有变化快窦建德萧铣亡的太快了而挟统一天下之威而行鼎革之事正是开国君主们的福利。
这个时候不管你做什么阻力都会比平时小上许多因为大家正高兴嘛嗯这是开玩笑。
这显然缘于开国君主的个人功绩让大部分人不敢违逆其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