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 幽州都督,东夷都护(1 / 2)
听到皇帝如此怨念十足的评价狄仁杰,在场两人尽管都是亲密无间的心腹之人,但也都没有开口做出回应。
狄仁杰如今于朝中无论地位还是影响作用都举足轻重,皇帝对其人其事有什么想法c姑且言之,然而他们各自看法如何,却不好轻易流露。
毕竟说实话,哪怕就连皇帝对于狄仁杰或有什么不满,但也止于一些私下场合的声言流露,但在公开的场合里,对狄相公仍是恭敬有加。
皇帝见两人都不发声,心中也自觉无趣,只是叹息并自嘲一笑:“狄某状似恭谨,目中无人,说到底,还是我失于控御之道。换了太后旧年,哪怕委身陕西,其人敢于如此矜傲?”
讲到皇帝内心里对于狄仁杰的观感,也实在一言难尽。不仅仅只是狄仁杰,包括李昭德在内的一干唐家老臣们,皇帝对他们的感受也都十分复杂。
往年的他幽居深宫,幸在这些老臣们竭力维护,他才没有被武氏诸王迫害至深,乃至于最后守得云开见月明,重新成为大唐的皇帝。从内心而言,李旦对这些老臣们的确是心存一份感激。
但是随着逐渐接触世道时流c特别是在权力中产生摩擦后,李旦对这些人的感受就变得复杂起来。或者说裂痕早已经存在,只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凸显出来。
旧年幽居深宫大内,那重重宫阙对李旦而言自是枷锁,但也像是一种保护。他幻想自由,幻想能无拘无束的生活,也幻想某一日大权在享,幻想君臣上下齐心合力c通过努力革除武周一朝种种妖氛,让大唐社稷在自己的领导下重新走向强大。
当时群臣于内宫大业门外迎接圣驾入朝,当时的李旦可以说是惶惶如惊弓之鸟。
特别在听到豆卢钦望这样一位宗家近戚竟然悍阻大势,乃至于恃其权柄隐有招庐陵归朝取代自己的想法,这让李旦意识到那些所谓老臣们对自己的拥戴未必就是纯粹的忠唐,他们历经武周一朝的动荡,为人处事乃至于自身秉性心念,都是极为复杂的。
随着局势的发展,这种认知也变得越来越强烈。对于李昭德,李旦感觉最为不满的还不是其人那强势做派,而是在那眼神注视之下,李旦总觉得在李昭德眼中?自己似乎永远只是那个旧年幽居大内c度日如年的皇嗣。
说的更准确一些,在这些老臣们面前,李旦似乎永远也感受不到那种身为帝王至尊的无上荣耀。这些老臣旧年曾经给他以庇护?而自己在他们面前总是底气不足。
所以他架空了李昭德?乃至于将之远贬岭南?似乎这些老臣们的落魄,能让他挽回一些尊严。
李旦不是不想善待这些老臣,无论他们各自心思是否纯粹?但起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都曾受惠于他们。甚至在李昭德离都之前?他专程接见李昭德一次,只要李昭德肯于在他面前流露出一丝软弱与不舍,他都愿意让李昭德继续荣养于都畿。
说的更透一点?你们这些老臣曾经见证我在太后面前体面全无c匍匐求活?我只是想看一看你们的软弱与无助?寻求一点心理上的平衡感而已。
但就连心里这一点微小的期待?李昭德都没有满足他?只是不卑不亢受命作别。所以在李昭德离都后?李旦直接撕毁了他亲手拟写c将发中书省,给李昭德一子加荫的敕书。
相对于李昭德的作风强硬,狄仁杰无疑要圆滑一些,也比较能关照到君王内心感受。所以从李昭德身上夺回的那些殊荣,李旦都再次加给狄仁杰?务求营造一个君臣和睦的氛围。
而他真正对狄仁杰失望?则就是在今年的铨选中?李旦不止一次暗示狄仁杰可以稍作徇私?给自家子弟加授美职。但狄仁杰却状似公正无私,直将自己两个儿子遣送回并州老家。
这件事如果正面来看,狄仁杰身为宰执却能不作徇私?甚至对儿子都不作关照。
但对皇帝而言,我如此权位尊荣给你,难道还会在意你给自家儿子谋求一个六品差使?身为宰相,嫡子尚且不奉于国,反而放置在并州那样一个皇命不及之境,实在心机叵测!
一个两个,这些老臣们桀骜难驯。可是偏偏在对雍王的问题上,他们一再姑息,言里言外都流露出对雍王的欣赏。这种态度更加刺痛李旦,也让他对行台更失包容。
我本无意大位,是你们这些老臣将我迎出深宫。如果你们觉得雍王可以托国,当年何必多此一举!难道仅仅只是因为我仁懦可欺?神都革命发生至今尚且不足两年光景,但李旦这段时间以来的经历感受却数倍于此前三十多年。他甚至有些理解当年他母亲为什么要灭绝人性c挑战人伦的向至尊之位发起冲击。人若不自强,将会永远身在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