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八章 村长黄有钱(2 / 2)
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描绘出了当年黎阳津的繁荣景象。
但现已经成为黄河故道,残存的黄河大堤也已成为断断续续的土岭和土丘,总体上看呈南北走向。
黎阳津作为古黄河的重要渡口,在历史上不仅发挥了重要的交通运输作用,而且它地处中原军事要地,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凡占领黎阳津者无不严密布防。
早在秦二世元年,起义军首领陈胜率三千之师从黎阳津北渡黄河进攻赵地;秦二世三年,刘邦与秦军在黎阳津交战。
汉高祖五年,刘邦由黎阳津渡黄河入楚与项羽决战;东汉末期,曹操与袁绍为争夺黎阳津在此角逐数年。
此后,直至宋金对峙时期与黎阳津有关的大大小小的战事不胜枚举,无数的诡异事情在这在里发生着。
东晋后期的燕受到北魏入侵后分裂为北燕和南燕两个小国。东晋隆安二年初春,北魏派出了更大规模的军队进攻南燕的邺城,迫使南燕的慕容德决定放弃邺城向滑台迁移。
当慕容德率邺城军民十余万人倾城出逃来到黎阳津时天色已晚,由于长途劳顿,队伍中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吃不消了。
慕容德便命令人马在黎阳津就地休息,待天明再组织船只运送队伍过河。
他们刚在黎阳津停下来,后面的探子匆忙来报,说北魏拓跋珪的追兵正在向黎阳津这边追来。
慌忙之中,慕容德来到黎阳津旁的黄花寺,向供奉在这里的河神磕头许愿说,只要能保佑南燕军民顺利逃过黄河,日后一定给河神塑金身。
慕容德刚说完,外面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气温骤降,不到一刻工夫河面便冰冻三尺,慕容德及南燕军民喜出望外,连夜从冰面上过了黄河。
而当拓跋珪的追兵赶到黎阳津时天已放晴,雪融冰消。望着远去的南燕人马,拓跋珪认为是黄花寺的神仙在跟他作对,一气之下命人放火烧掉黄花寺后率兵返回。
慕容德在滑县得势称王以后,回到黎阳津重修黄花寺,并将黎阳津改名为天桥津。
意为他在这里得到老天爷的保佑渡过了黄河,这便是黎阳津曾称为天桥津的由来。
十年前,当地村民在叉流河里挖沙时先后挖出了古代兵器、炊具、陶瓷器皿、船板、桅杆和完整的船只等等,可以些东西一夜之间不翼而飞。
九年前,村民还挖出了一截三米多长、用竹篾编成的船缆,船缆出土时还有韧性、能弯曲,可是不大一会儿就全部变成了粉末。
八年前,村民在距古黄河决口处约一百五十米处挖出的一艘保存相当完好的沉船,沉船位于距河床表面八米以下的地方。
当时船上有大量木料,还有一堆谷草,其中还有谷穗,谷草和谷穗见光后也很快变成了粉末。
在这艘沉船旁边还挖出了一根长四米、直径二十厘米的桅杆,桅杆出土时斜立于河床深处,其上端距河床表面约五米。
这根桅杆连同当时出土的圆木被村民存放在黄花寺,沉船被挖出当天未来得及运出叉流河。
第二天村民们发现他们为挖沙而筑起的拦水坝被神秘的庞然大物扒开了,沉船被再次淹没,至今这艘古沉船仍在叉流河里。
上世纪七十年代,村民在挖井浇红薯苗时,就挖出过一艘长十几米、宽约五米的古代沉船,诡异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