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荼毒人类(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好莱坞之路 !
枪响过后,一名黑人被另一名黑人枪杀,横尸街头,镜头移动,一个冷漠的少年从路对面经过,对这一切仿佛视而不见,继续埋头前行,画面随之切换到了他的视角,洛杉矶贫民窟的各种混乱的场景一一上演。
吸毒的瘾君子,打架的小混混,骨瘦如柴的乞丐,毫不作为的警察,全都出现在少年的眼前。
画面虽然变换回了彩色,但阴暗的色调让人看上去就会觉得压抑,似乎毫无生气。
“这是他故意的。”
第二排,长相清奇的昆汀-塔伦蒂诺对戴着帽子的罗伯特-罗德里格斯说道,“这种色调反应的是少年目前的精神状态,就像是这阴暗的色调一样,看不到任何希望。”
罗伯特-罗德里格斯则说道,“对于黑色镜头的运用,我不如他。”
少年走进一栋低矮破旧的公寓小楼,楼里立即响起一阵接一阵的女人喝骂声,然后又是一个男人打闹的声音。
通过这两个人对少年的打骂,影片恰到好处的交代出了少年的背景。
叫做迭戈-罗斯的少年,父亲因为犯罪被警察击毙,母亲抛弃他去了其他城市,政府的相关机构将他寄养在了这个拉丁家庭,可惜不是亲生的孩子怎么能得到妥善的照顾?而且这个家庭本就不怎么富裕,家中的主妇和男人表面很和善,却是徒有虚表之人。
政府把他仍在这里基本不闻不问,少年在毫无关爱的环境中成长,生活犹如死灰一般。
好在这死灰中还有一点点光明,少年迭戈-罗斯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信徒,每到礼拜日都会去附近的教堂,那里一位牧师对他极好,总是循循善诱以及耐心的开导,迭戈-罗斯也能在苦难的生活之中,找到仅有的一丝安慰。
电影以迭戈-罗斯的视角,交代了生活环境中吸毒、贩毒以及未成年犯罪等黑暗压抑的生活环境,又以类比的方式显示出了宗教带给人的宽慰。
“墨菲-斯坦顿什么时候变成一个天主教徒了?”托德-麦卡锡看得直摇头,“影片里面的天主教和那位牧师对于男主角来说简直就是上帝的化身。”
仿佛知道老友在想什么,肯尼斯-图兰低声提醒,“光鲜的人物背后总有黑暗。”
托德-麦卡锡想了想,缓缓点了下头。
电影的剧情有转折才会有高度,墨菲其实很明白这一点,所以最初影片里的天主教比教廷宣传的还要美好,然而在少年迭戈-罗斯面临毒品的诱惑,不知所措向牧师倾诉的时候,那位看起来无比和蔼的牧师单独留下了他,带着他走进后院……
看到阴暗的房屋里面少年的裤子落地,一脸和蔼的牧师挂着慈善的笑容,蹲在他的面前,托德-麦卡锡不禁叹了口气,之前影片的展示和现在牧师的表情,与他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不知所措的少年,面对灵魂中唯一净土的猥亵,心中最后的信仰瞬间崩塌。
迭戈-罗斯不再去教堂,但牧师没有忘记他,以慈善的名义屡次到寄养的天主教家庭看望他,那对夫妇自然不会在意他身上发生了什么,少年只能往深渊坠入。
周围很多的同龄人都吸毒乃至构建成了毒品罪底层的流通网络,迭戈-罗斯抵御诱惑的防线彻底崩塌,在一个比他大几岁的白人女孩的鼓动下,终于跨过了那道无法坚守的防线。
打斗、贩毒、偷盗、乃至于持枪抢劫,这些出自贫民窟的少年渐渐长大,迭戈-罗斯也与当年带着他走上这条道路的金发女孩同居,两人吸毒贩毒,从属于洛杉矶市区一大地下势力。
信仰的崩塌对一个人影响有多深?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又有多大?宗教之于这个现实社会究竟是不是利大于弊?
克洛斯-伊斯梅尔皱起一对浓重的眉毛,美利坚过差的社会环境,让太多的青少年走上了歧路!
还有宗教问题,有多少邪恶的思想和行为打着宗教自由的名号,在这片土地荼毒人类?
墨菲-斯坦顿的果然是导演当中的异类,通过一个毒贩的堕落,明显在深刻的探讨这样的社会话题,将那些负面影响一刀接一刀的剖开,就这么血淋淋的放在了影片里面。
这才是一个出色的导演最应该做的,在注重艺术化的同时,还能客观冷静的剥开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玛格特-罗比的戏份并不多,在迭戈-罗斯对墨菲的讲述中,这也只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不过这个过客留下了极深的脚印。
按照迭戈-罗斯当初的描述,墨菲适当的在影片中进行了加工,玛格特-罗比饰演的初恋女友,在一次吸毒吸嗨了之后,错把海洛因当成了古柯碱,直接吸了大剂量殒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