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黄泥垫道,净水泼街(1 / 2)
没错,他这个以皇帝为院长,内阁辅臣为副院长,太子亲自督办,传播圣人教化的书院,其实是军校,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军中精英。
至于为何是以传播圣人教化的名义开办,谁让古代没有军校,他要是敢明目张胆的建军校,会被喷的满脸血。
然后阻力重重,大量大臣上书弹劾,明里暗里阻拦,最终迫于压力能不能办起来,都难说。
即使能办成,也是很小的那种。
自己更会因此不受读书人待见,认为他喜好武事,不是个合格的国家继承人。
既然如此,何不以传播圣人教化的名义办书院,至少听着顺口,读书人一听是传播圣人教化,这是一位儒家太子,亲近儒家。
自然也会靠拢过来,你好我好大家好。
至于等他们得知真相,知道这宣传的高大上的学院,其实是军校,没有传播圣人教化,我管他去死。
只要能忽悠住不清楚的人就行。
安排完事情,已是晚上,第二天早晨,朱厚照就带着香烛前去上香祭拜妹妹。
没错,就是妹妹,而且是亲妹妹。他孤身一人没有兄弟不假,要不然也不会被朱厚熜那混账窃取了皇位。
但却并不代表以前没有,其实他还是有弟弟妹妹,只不过全部早夭。
太康公主朱秀荣,就是他的亲妹妹,只活了四岁,便不幸病死。
同样的还有弟弟蔚悼王朱厚炜,这个更惨,只活了一岁。
两人都葬于香山之旁,既然过来自然要去上柱香,祭拜一番。
别管有没有感情,样子总要做一下,他可不想因此被人戳脊梁骨,说他刻薄无情,薄情寡义。
建造学院,朱厚照首先想到水泥。
作为太子,日后统治国家的帝王,穿越三神器:炼钢、水泥、食盐,早晚都要整出来。
这是一个国家最需要,也是最基础的。
没有钢铁,怎么保家卫国怼死敌人,总不能让手下提着木棍去砍人。
没有食盐,百姓的身体健康都无法保证,何谈建设国家。
至于水泥,更是基础建设的神器,铺路、建房、筑堡垒,乃至于种种方面,哪一个不需要用到水泥?
既然要建设军校,自然要将水泥弄出来,作为建设军校的材料,同时修桥铺路,建设一个完整的道路体系。
这是很有必要,要致富先修路,连合格的道路都没有,他怎么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大明朝。
就像“净水泼街,黄土垫道”,这是古代帝王出行时,必做的一件事。
朱厚照对这件事印象最深的,是某些古装剧里地方官吏舔着个脸跟上级或者皇帝说这句话,欢迎帝王进城。
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净水泼街,黄土垫道”是劳民伤财的行为,纯属拍马屁。
直到查阅资料,才知道真正原因,实在是古代道路太过不堪。
古代有人形容自己在京城生活的情景:
燕市戴面衣,骑黄马,风起飞尘满衢陌,归来下马,两鼻孔黑如烟突。人、马矢和沙土,雨过淖泞没鞍膝,百姓竞策蹇驴,与官人肩相摩。大官传呼来,则疾窜避委巷不及,狂奔尽气,流汗至踵。
意思就是在京城带着面巾骑着黄马,风吹尘土满街飞扬,回来下马,两个鼻孔像烟囱一样黑,人马粪和沙土混合在一起,下雨之后泥淖淹没膝盖和马鞍,百姓争着挥鞭赶驴,与做官的人肩膀相互摩擦。
大官巡查路过,就飞速逃到小巷,唯恐躲避不及,用尽力气狂奔,汗水一直流到脚后跟。
老舍也曾说过:“在那文明的年月,北京城的道路一致是灰沙三尺,恰似香炉。好嘛,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而在香炉里走十里八里,到了亲友家已变成了土鬼,岂不是大笑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