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南方战起(1 / 2)
深夜时分,朱祁镇在自己的寝宫查阅今早的奏折,这其中还有二位阁老和工部诸位大臣,对于他提议建立一个勘测地质,寻找金银部门的意见。
这样一来诸位大臣们也都懂了皇帝的意思。
目前大明朝的金银矿洞就那么几个,也都是前朝留下就原本发现的。
但是就这么几个地方,根本不够金银的消耗的,金银无外乎两种来路,一种自己发现再自己铸造成货币,也就是流通的银子。一种呢,就是和其他国家做生意,和外面的人做生意,吸收外来的货币金银。
发现金银,要么是熔炼金银器皿,要么就是寻矿。
这一直是户部和工部合作的事情,而且一般都是当地的承宣布政使司来主持的。
哪里有金银矿洞,该地的承宣布政使司就主持大局上报朝廷。
但是这样的积极性就很低,而且金银根本就不能直接流入到中央。
大明朝的毁灭,其实也是经济的崩溃。
光靠收税?不能增加大明朝的金银源流,大明的商税......
而且这其中一收,最后到国库的肯定就得少一半。
这其中不单单是大明朝有些官员吃了,而且还有地方的世族们盘剥了不少。
大明朝覆灭时,江南一带依然醉生梦死,好不舒服。
可每年从江南收到国库的税收那是一年比一年低。
朱祁镇打开杨阁老的奏折,里面的票拟说了一个大体的方法,具体上是赞成的,但是却打算交给皇庄来做这个事情,而不是交给工部或者是任何一部。
具体的理由很简单,朝廷不该入那商道,更不应该与民争利。
朱祁镇合上奏折。
士农工商是中国的传统,这个是华夏几千年的问题,任何人不能动。
这是杨溥阁老对引入粮食作物的看法。
杨溥阁老是赞同的。
不过还是地大物博的说法。
不过二杨为首的这些老臣们都站在他这边。
虽然有点反调,但是总体也都是赞同,并且还拿出了办法章程的。
朱祁镇对于这些臣子,他还是觉得十分满意的。
你反对归反对,但是也得认清一个道理不是,有好处那就得大家一起努力不是。
朱祁镇对于二位阁老的票拟都批阅了意见,现在就等着明天讨论后,再决定下来。
之后就是没问题,他这个当皇帝的同意了,直接交给司礼监披红下发各部门照做。
大明朝这套君主集权的内阁体制,是让皇帝很舒服的。
但是他也知道,这些也都是因为他这一朝的官员们大多数都是几朝老臣。
这些老臣们有一个算一个,不论是文武,都是有能力的老臣。
哪怕是没有土木堡之变,这群老臣们估计也都要告老还乡了。
朱祁镇对于提拔一些人上来,他开始有了一番自己的打算。
大明还有许多人才。
今年二十七岁,同时也是未来若是发生土木堡之变,这俩个家伙会来北京参加保卫战的。
这个人就是,方瑛和朱英!
“方瑛、朱英?算是可用之才,方瑛还是让他镇守云南吧,云南也不安稳啊。”去年刚刚派王骥总督云南军务,保定侯孟瑛、参将冉保、毛福寿前往二征麓川。方瑛也是南征一员,朱祁镇在自己的御书房内徘徊踱步着,他想着日后的东南局势。
东南一地,江南一地,卫所兵事问题是一个,税收也是问题....钱都到不了朝廷,而是在各地的商贾大富和世家世族们的手里,这可是大问题。
这真金白银都去哪里了?明初的大明虽然限制出海,可还没有海禁,这些地方可都是在吸全世界的钱呀!
想解决国库的问题,除了开源扩大金银矿之外,他也知道税收更是关键。
税收可是国之根本,江南一地如此有钱,可这钱就是交不上来!
朱祁镇一想,自己都觉得相当的不能忍!
这时,门外传来一声太监的禀报声:“启禀皇上,北镇抚司都指挥使朱以扩深夜求见。”
朱祁镇回到身后龙案上端起茶来道:“叫他进来。”
“是,陛下。”
片刻后,锦衣卫副指挥使朱以扩在太监的引领下走入到了御书房。
朱以扩一进来躬身跪拜:“见过陛下,请圣安。”
“起来吧,怎么了?有何事?”
“谢陛下。“朱以扩一起身,就从怀中取出信来道:“这是南镇抚司指挥使铁忠专程命人快马加鞭送来的,微臣还未开封就给陛下送来了。”
朱祁镇一听是铁忠送来的,格外的好奇起来,接过信一拆开一看。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当真是吓一跳!
朱祁镇看着信上的内容,出声询问朱以扩道:“靖难时期,永乐太宗最后是否寻到那建文帝了?”
朱以扩闻言倒也很是实诚的回道:“启禀陛下,当时太宗甚至让郑国公下南洋的时候寻建文帝,可是一直到最后都未曾寻到那建文帝的一片衣角,后来又有人说建文帝其实还在大明境内,只是躲在山中出家了,可锦衣卫一番全国搜寻下来,也依然没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