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企业文化(下)(2 / 2)
二、让记者成为事件发展的见证人
新闻价值规律告诉我们,越是遥远的事物,观众的关注度可能就会越低。长期以来,我们的电视节目习惯于四平八稳地向观众叙述,这种由播音员、主持人来转述的事物就难免使观众产生“疏离”感。观众如果觉得遥远,当然就会远离我们的节目。因此,要避免这种“疏离”感,我们就应改变单调的“画面解说加采访”的传统模式,让记者亲历现场,参与事件的全过程。
方式一:记者是参与者。记者从观众的视角出发,引领观众一步步拨开节目当中经过设计的“层层迷雾”。
方式二:记者是发现者。在电视节目中,记者通过深入采访,见证采访对象的生活、工作和事业,寻找支撑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三、改变话语方式
语态,即说话的态度,叙述的方式。中央电视台孙玉胜在其著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中直言:中国电视新闻改革是从“说话方式”开始的。当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提出的“真诚面对观众”的口号,开启了平民语态的大门。解说词也好,主持人串词也好,鲜活、幽默、趣味,非常口语化,让人感到随和、亲近、心领神会,不但拆除了媒介和观众之间的界线,而且和观众达到了一种情感上的互动。电视语言开始从说“官话”、“套话”向说“人话”转变,亲切家常。尤其是电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更是让这种语态空前活跃起来。后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横空出世,平民语态开始被电视新闻广泛采用。
好看、实用是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基本要求,同时又是电视节目追求的最高目标。电视从业者必须用生动的、富有个性化和趣味性的语言,为观众提供一个享受资讯的空间。
强子看我说的已经不少了,于是打断我的话,说:“我们先看到了种种电视节目制作当中的问题,觉得有能力解决,于是我们来了。”
我知道,强子开始出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