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难得一见的致师决斗(1 / 2)
裴旻这话特地用阿拉伯语说的,语气充满了嘲讽的意味。
他说着,对身旁的封常清笑道:“看我给你出气!”
见对面无反应,裴旻继续叫道:“听说他在你们军中有着阿喀琉斯的美誉,但我觉得,他跟阿喀琉斯却没得比。阿喀琉斯是古希腊的英雄,在战斗中杀敌无数,数次使希腊军反败为胜。最后为冷箭所杀……某觉得有些言过其实,这世上有战死的阿喀琉斯,哪有丢盔弃甲钻水逃跑的阿喀琉斯?”
阿喀琉斯是特洛伊战争里的古希腊英雄,也是希腊联军中最强大的英雄,以勇武著称。
就如华夏形容当世人的武勇,会以霸王再世,关张虎贲相提并论一般,西方亦是如此。
阿喀琉斯就是勇武的代名词。
裴旻的话让卡赫塔巴忍无可忍,作为希腊后裔,他一直以自己能够与阿喀琉斯相比而自豪。
之前一战,因为对于轰天雷错误的理解,以为是真神安拉的天罚。
失去了战心,最终宛若丧家之犬一样的逃了回来。
直到后来才知道就如希腊火一样,那是一种厉害的妖术,根本就不是天罚。
卡赫塔巴也引以为耻,而今让裴旻这般嘲讽,赤红着脸,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吼着。
裴旻为了了解阿拉伯,特地学了阿拉伯语,但毕竟只是粗通。
寻常对话不是问题,卡赫塔巴这气急败坏的一连串叫吼。
裴旻也只能听个大概,但“决斗”这样的关键字却是抓住了。
裴旻莞尔一笑,说道:“你问问我的手下败将,看看他同不同意你来决斗。”
卡赫塔巴更是气恼,直接下马跪伏在了莫斯雷马萨的面前,恳请他同意。
斗将一说,在华夏最早存在于春秋战国以前,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说法叫做“致师”。
就是如《三国演义》里的阵前挑战一样,最早的致师记载是武王伐纣。
《逸周书·克殷》记载:周车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帝辛从。武王使尚父与伯夫致师。
晋楚邲之战,楚王也派了乐伯、许伯、摄叔这三位智勇双全的孤胆英雄,来担任“致师”这个高难度的技术活。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致师渐渐给视为莽夫行径,不流行了。
只有小说演义中才会经常出现阵前单挑的桥段。
但是凡事也有例外。
历史上依旧有个别豪勇之人倚仗个人超凡的武艺致师军前。
远的不说,初唐第一猛将秦琼就多次致师,单枪匹马的从万军丛中取敌首级,尉迟敬德也多次让李世民差遣,持长矟大呼叫阵。
但这种事例是极少极少的,也只有秦琼、尉迟敬德这样的猛将,才有这个武勇与胆略。
无疑问的是,但凡致师取胜,胜者于士气一方,必然获益巨大。
不过西方却不一样,西方很重视这种决斗。
西方史上就多次有决斗的例子,甚至有国王冲锋陷阵,接受挑战的情况。
尤其是日耳曼勃艮王国从法律上承认司法决斗的合理化后,决斗之风更弥漫开来。
所谓司法决斗,就在决斗中获胜的一方陈述被认为是事实,不敢决斗或者在决斗中败北的一方被认为是做了虚假的陈述,所以胜利者胜诉,而斗败者则败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