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皇帝大发雷霆(2 / 2)
倒是一旁站立的太子,此时赶紧前来,扶着皇帝轻声安抚,“父皇息怒,这些不过是几个跳梁小丑瞎胡闹罢了,原本也不值一提的。倒是康儿,非得大惊小怪的什么奏折。要儿子说,直接砍了也是了,何必费劲儿再惊动父皇?”
“不过,这辽东知府也实在是太不应该了,竟然敢煽动学子胡闹,为那个什么解元的请命。这个风气可是不能纵容,不然的话,怕是以后那些学子的气焰更加嚣张了。”太子一边轻声安抚永和帝,一边却是暗地里使坏。
永和帝刚刚发了一通脾气,此时火气也消的差不离了,听见太子这样说,摇摇头,“你莽撞,康儿要是像你这样莽撞,我倒是不放心他在辽东了。那是他能随意处置的事情么?他不过是去辽东监督粮草物资的,又不是参与地方政事,他要是莽莽撞撞的行事,那还了得?”
永和帝这时抬头看了看面前站立的这些臣子们,然后指了指地散落的奏折,“把这些捡起来,给几位大人瞧瞧吧。”
说话间,有内‘侍’前来,把地的一些奏折书收拾起来,然后递给了陈相和王相等人传看。
楚尚书也看到了那些东西,正是荣郡王派人送来的,参奏辽东知府煽动学子闹事的奏折。楚尚书心暗叫糟糕,这件事一旦捅到了皇帝的面前,韬这条小命,可不知道能如何了啊。
“陛下,臣等刚刚也接到了辽东知府的奏折,不知道陛下可愿意看一看?”陈相对于永和帝的脾气还是‘挺’了解的,这位陛下虽然脾气暴躁,但绝对不是昏君,还是很能明辨是非的。
“看什么?这辽东知府纵容包庇那胆大妄为的举子,他还敢说什么?这样的知府,我看他也是做到头了。康儿是什么人?康儿是朕的长孙,他还能做错了?”永和帝此时却好像余怒未消,根本不想听别人说什么。
楚尚书一听这话,心真的是凉了半截,皇帝这乾纲独断的‘毛’病,这是又犯了啊。“陛下,辽东府究竟发生了何事,臣等不知情,陛下在宫也不知情。此时不过是荣郡王的一份奏折,陛下总要听一听史知府如何说吧?”楚尚书硬着头皮前道。
“听什么?听那个胆大的逆贼是如何辱骂朕的?还是听那个辽东知府是怎么包庇贼人的么?朕不想听,朕知道,康儿做的对,这等狂妄之徒,应该从严惩处。”永和帝很显然是脾气来了,啥话都不肯听。
“陛下,辽东知府参奏荣郡王肆意陷害新科举子,捕风捉影穿凿附会,以莫须有罪名将辽东府乡试解元顾韬抓了起来,并加以严刑拷打。另外还有荣郡王并未接到朝廷公,擅自捉拿陛下下旨赐封的承务郎顾承勇,及其家人入狱。如今,辽东府的学子已经联名书,恳请陛下查明事情真相,还顾解元,还有顾家一个清白。”
楚尚书这时可是顾不得那些了,也不管皇帝爱听不爱听,直接把事情一股脑的说了出来。这时候要是还不说,万一皇帝在太子和王相的挑唆下,直接下旨杀了顾家人可怎么办?
楚尚书这样不管不顾的模样,让屋子里的众人都有些吃惊。这位楚尚书可是最老成持重的人了,朝堂的纷争,他从来不轻易出头,今天这是怎么了?
“楚尚书,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是指责郡王么?郡王是陛下的亲孙,从小在陛下身边历练成长,行事向来稳妥。楚大人的意思,是郡王做错了?”王相那边的人,还没等皇帝开口呢,便直接朝着楚尚书开火了。
“郡王有没有做错,在下并不知情。在下只以为,此事既然出在辽东,那么辽东知府的话,不能不听。难道单凭郡王一面之词,要定了人家的罪么?若是真像郡王所言,为何辽东府数百名学子,都肯为那顾解元证明清白?此事定然是有蹊跷的,陛下,凡事不可偏听偏信啊。”
楚尚书这时也顾不得了,他要是这时候还不力争,只怕是韬真的没希望了。“陛下,辽东知府做事向来谨慎周全,若不是事情真的到了不可忍受的地步,断然不敢这样的奏折。还请陛下明察,不要冤枉了好人才是。”
“楚尚书,在下倒是不明白了,那位顾解元究竟跟楚尚书有什么关系?前次本相提起这件事,楚尚书一个劲儿的替他说好话,如今在陛下面前,还是如此。难道在楚尚书眼,荣郡王堂堂皇长孙,还会平白无故去诬陷一个举人不成么?真是荒唐。”王相借着这个机会,又重新提出了质疑。
楚尚书‘挺’直了腰杆,“陛下,诸位大人,下官并非是针对荣郡王,只是觉得这事情太过蹊跷。诸位大人也可以看看,那些诗根本看不出什么,要不是有人故意往攀扯,谁会去想这些?陛下,这些在其间穿凿附会的人才是最可恶,他们才是用心险恶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