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黎明之前(2 / 2)
“你……你。”青重一个反应不及,便已经有婆子上去将她俩拉开了。
“大伯母,我敬您是长辈,敬她是我姐姐。但你们也不能欺人太甚。”说着,便再无顾忌的哭了起来。
“好了好了,都各自散了吧。去把大老爷叫进来。”
老太太烦躁不已。
又过了三日,大老爷跟三老爷官复原职。潘家跟卫家因为在伪帝登基之间未有任何作为,一个被削爵,一个由辅国公被贬为辅国候,而之前丢了爵位的冯家恢复了爵位,死去的冯兆昌被追封厚葬,至此,冯家水涨船高,变得赤手可热起来。
皇上平息了谣言,陶越轩不是反贼,却又对他的下落闭口不言。
寿康宫里,太后定定的看着自己这个孱弱的儿子。记得他刚刚被领到自己宫里来的时候,瘦弱文静,因为母亲才过世,所以眼睛里无时无刻不流露出一种刻骨的哀伤。而现在皇帝的眼睛里,居然有着与多年前别无二致的哀伤。
“那是越轩独自前来,儿臣与越轩遭到伏击,后来被人掳走,越轩为了救儿臣孤军奋战。而儿臣为了江山社稷,为了京城百姓的安危,只好先丢下他去搬救兵。”
“那他人呢?”
“儿臣不知。”
太后瘫坐在美人榻上,半晌才又吐了一句:“伏击你们的那些人,是伪帝的兵吧。”
“是。”
“把那些兵揪出来,一个一个的审。”
“儿臣已经审过。”
“然后呢?”
“逃了,带着伤逃了。但伤的十分重,怕是已经……”
“已经什么。”
“死了。”
寿康宫,取万寿无疆,长乐安康的意思。她闭上眼睛,只觉得眼前是血一样的红,又或是夜一样的黑。
“母后,即使没有越轩,您还有儿臣。”
又怎么会一样呢。太后的脸上,缓缓留下两行清泪。当年先帝逝世,她都从未有过这种,刺骨而钻心的疼痛。
外头都盛传定康王为了救皇上身死。
志远过继到二房,从此喊大老爷为大伯父,大太太为大伯母。过来的时候只带来一个叫微澜的丫鬟,剩下的所有的人,都重新从二房里选。
志远搬过来的这几天,每逢双日与青蕴在一处吃饭,而华姨娘谨守着规矩,只来过一次。
现在整个京城都是乱糟糟的,二房平日里总是关着门,青蕴现在得了老太太的特许,不用日日过去请安。她不晓得的宫里的状况,但婚约还在,她还是皇家的媳妇,即使她的未婚夫被传身死……一想到这里,就觉得被憋的透不过气来。眼睛眨一次,眼泪掉一次。她甚至跟画枝还有落玉说:“大抵我是一个不祥人。”
太后一夜未眠,到了第二天早上,北风吹得枯树沙沙作响,太后见了,便说:“哀家要见青家的那位三小姐。”
越轩看上的人,自己却还一面都还未见过。之前是不想见,后来局势那么乱,也没机会见。
青蕴被轿子抬进宫的时候太阳才出来,阳光虽烈,照在身上却并不暖和。她穿着淡青色的衣服,若是不细看,还觉得她的衣服没有颜色一般。头发也只是用银簪子挽了,虽然素简,却也精巧。
宫里的风景真好,路也弯弯绕绕的。她坐在轿子上,有宫女见了她,虽然行礼,却也能听见宫女在背后的私语。到了寿康宫,她由着嬷嬷牵引,一步一步,做先秦淑女步,神色却是肃穆哀伤的。
“民女参见太后娘娘,太后娘娘千岁。”
声音清朗,太后蜷在榻上,微眯着眼睛看青蕴的面容,道:“确实是个美人。”
“青蕴姿色平庸。”
她的声音无波无澜,这让太后想起御花园的那池水,清澈见底,却又死气沉沉。
“你坐。”
“是。”
宫女上了茶,青蕴却不动,只是拘谨的看着太后。太后跟陶越轩长得像,所以青蕴看久了,也觉得挺伤心的。
“哀家今儿叫你来,是想跟你说,可能越轩他再也回不来了。”
即使在进宫的路上青蕴已经设想了种种可能;他死了,他活着回来了;但太后话还没说完,青蕴的手就已经接不住茶杯。
上好的骨瓷杯子就这样应声落地,青蕴连忙跪在地下道:“臣女万死。”
“你起来。”
太后皱皱眉。这不是讲规矩的时候,她也没有那个心情。
青蕴没有起身,她甚至没有抬头。
她对着太后再一拜,道:“臣女愿意代王爷孝顺太后。若是太后觉得臣女蠢钝,低门小户畏畏缩缩,臣女亦愿意随王爷而去。”
太后听了,不由得对青蕴道:“你抬头。”
跪在底下的这个女子,太后在她的眼中未看到畏惧与虚假,她神色坦然而哀伤,太后长叹一口气,又道:“你当真愿意为了越轩枯守一生?”
“臣女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