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按兵不动(2 / 2)
他们必须在天亮之前想好一个又一个的对策,方可在天亮之后安排实行。舒兰望向还在悲伤的魏王李让,“殿下,陛下可有遗嘱?”
李让眼泪不停地掉,“陛下走得匆忙,没有留下任何遗嘱,只说让我这个皇叔多多照看”
舒兰和葛维范看看魏王李让,正当壮年,精力充沛,常年镇守边疆,还是此次平定八王之乱的有功之臣,武德充沛,非常适合入继大统。
但这也有困难。
魏王李让是思玄的叔叔,继承侄子的大统显然是不合适的,只能继承先皇,也就是魏王哥哥的大统。
可这兄终弟及终究没有父死子继来的顺当。
而且思玄下面还有比他矮一辈分的宗室子弟,按理说,也应该是挑选一个,过继给思玄,继承思玄的大统,这样才名正言顺。
舒兰和葛维范陷入了沉思,年老以及大半夜入宫带来的迷糊,让他们二人都陷入了无声的悲痛中。
魏王李让显然明白这两位老臣的意思,他也没有一步登天的想法,现在来说,稳定人心是首要任务。
李让
哭着看向两位老臣:“两位大人,这首要的对外宣布,定不能说陛下是中了羯族和鲜卑人的圈套,遭到了鸩杀啊,保全陛下的名声,是最重要的,还有,给陛下办一个风风光光的葬礼,让陛下好好安息,放心归去,其余的等到陛下这些大事定完了,再商讨也不迟啊。”
舒兰和葛维范点点头。
三个人开始商议如何对外宣布,如何措词,以及如何面对朝野的议论之声。
所有人都伴随着不安定的情绪,熬到了天亮。
天一大亮,思玄驾崩的消息也传到了各地。
对外说思玄因为痢疾不治而亡,封锁了一切关于鸩杀的消息。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几乎所有人都震惊了。
毕竟是太年轻了。
舒兰亲自起草诏书,要求各地的诸侯王回到长安参与吊唁与葬礼。
刚刚离开都城长安的文德将军也只好折返,泪洒沿途,整个人恍恍惚惚,不敢相信年轻的皇帝已经驾崩。
无人料到,一年之内,帝国会有两场国丧,其中一个皇帝还是那么年轻。
待到思玄下葬以后,关于继承人的事情也被立刻提起。
三省六部的长官以及还在世的年长的宗亲齐聚门下省议事堂,共同商讨下一任皇帝的人选。
魏王李让也参与其中,还有瑞王c福王,这两个是在世的最年长的宗亲。
新任中书令宋骞代表所有的宰相提议在思玄的子侄辈挑选一个,过继给思玄当继承人。
瑞王和福王倒有不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