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终于来了(2 / 2)
“什么!”钱渊喜出望外,“在哪儿呢?!”“就在外面马车上。”毛海峰得意道:“还带了好些藤枝,甚至还抢回了两个会种植的农户……几十年前流亡到海外的。”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pp,【 \咪\咪\阅读\app \.mimiread.\ 】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去看看。”钱渊还有点不放心,上次弄来的红薯是土豆,这次不会又弄错了吧?
箱子里堆着一个个此前从未在中国内地出现的玩意,红通通的,有点长,还有点细……这真的是红薯?
钱渊前世经常逛菜市场,也买过红薯……面前这玩意也太袖珍了吧!
不过也有可能,后世的农作物和这个时代的老祖宗差别挺大的,比如这个时代的韭菜……比后世的韭菜至少要短一半,就算长到老的不能吃也长不上去。
边上一个短打装扮的老人在毛海峰的示意下走近,恭敬的说:“老爷,番人是前年才移植吕宋岛,当地人称为朱薯。”
朱薯?
红薯还曾经有这个别名?
钱渊一头雾水,不过“朱”本为“赤”。
想了想,钱渊捡了几个径直去了厨房,让仆役生火,洗干净切块,上蒸锅蒸了一刻钟。
盖子一掀开,就站在灶台边的钱渊还没怎么,一旁的毛海峰惊叹一声,“好香!”
等吃到嘴里,软软糯糯,带点甜味,钱渊终于确定了,真的是红薯。
钱渊精神大振,叫来那两个老农细细询问,如何种植,亩产量多少等等。
“下等田即可,耐旱易活,尺许薯藤,随栽随活。”老农一一答道:“吕宋岛上亩产二十石左右。”
钱渊满意的点点头,转身用力拍着毛海峰的肩膀,“这次是真的立下大功了,千百年后,毛海峰这个名字定能为人铭记!”
毛海峰脸都涨红了,嘿嘿笑着搓手,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五辆马车都是……噢噢,都是藤蔓,干的不错!”钱渊笑道:“说说看,这次如何弄来的,都快一年了!”
“他还能有其他法子?”徐碧溪摇头道:“亲自去了吕宋岛,作势通商贩货,离岸之际派人在码头上捣乱,死了十多个兄弟,险之又险才脱身。”
“值得,值得!”钱渊叹道:“此物一旦推广,以此而活者何止万人!”
徐碧溪犹豫了下,低声道:“不过……浙江、福建、江南只怕不肯将田地种植这红薯,毕竟是新奇物,而且……”
钱渊点头接道:“灾年可活人,但风调雨顺,亩产量又高,除了填饱肚子之外,卖不出什么价。”
毛海峰插嘴道:“至少宁波府是不肯种的。”
“不急,不急。”钱渊一辆一辆马车看过去,吩咐道:“藤蔓全都送到台州的彭溪镇去,叫个护卫跟着去,全都种在那,正好这时候种下去,过几个月还能收一波。”
红薯这玩意要灾年才能显示出它亩产量高的优势,而易活耐旱的特点,也决定了它在江南很难推广,但在山东、北直隶、山西、陕西很容易被推广开。
事实上,原时空中,福建商人陈振龙在万历年间将红薯引入福建,但真正推广开是华亭徐光启。
为了推广红薯,徐光启甚至撰写了本《甘薯疏》,他将红薯推广到山西、陕西等地,不仅仅因为耐旱易活,更因为天气寒冷,挖窖储藏,不易发芽腐烂。
钱渊不停的在心里琢磨,徐阶这老头是指望不上的,想在北方推广红薯,怕是要等到高拱上位。
小冰河时代的威力将在几十年后渐渐显露,如果能尽快推广红薯,或许山西、陕西那边不至于闹得太凶。
一个又一个的念头在钱渊脑海中翻滚,心不在焉的送走毛海峰和徐碧溪,差点让他们将那箱红薯也给带走!
要知道,小七惦记烤红薯已经很久很久了……呃,钱渊也有点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