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29章 佛道(2 / 2)
平和而论,正统的佛教徒唐无易是很尊重的,每一个真心实意地将自己的身心投入自己信仰的人都值得尊重。但是在这个世界,因为武道盛行的关系,佛家势力以少林寺等有武僧存在的寺庙为最,虽为出家人,却也在江湖红尘之中打滚,正统清修论佛的佛家寺庙并不多。
像少林寺这样依靠武功传承千载的武林大派,可不能纯以出家人的眼光来看待。
以太上道国的角度来论,道士能建立道国,和尚未必不能建立佛国,或者扶持一个势力建立国家,那么他们就是潜在的对手,需要尽早打压。
寺庙广有田产,寺中的僧人又不需服徭役、缴纳税金,天底下所有寺庙里的僧人加起来,能组成一支庞大的僧兵队伍,更不用说他们同样在民间有许多的信众。
佛寺的存在相当微妙,要么妥协,成为另类的道士,要么就负隅顽抗到底,最后成为被道国发现野心、提早铲除的“道敌”。
以唐无易个人的角度来论,少林寺传承久远,已成体系,里面的高手未必是江湖上最强的好手,但是一等一的高手,想来还是不少的。
而且少林寺中绝技数量颇多,和尚们都只是精修其中个别武学,精修一门武功的对手,总比样样都通、却样样稀松的对手要来得有趣,也更能窥见武学精义。
不管怎么样,唐无易反正是铁了心要佛家出手,逼也要逼着少林寺出面。
不得不说,唐无易所在的时代实在是太特殊了,在佛家势力成长之后,宋代可以说是其势力最孱弱的一个阶段。
宋朝的皇帝将赵玄朗奉为圣祖,这就奠定了他们的崇道之路。
道佛有别,皇家崇道了,那就不太可能同时也崇佛了。
道教在宋代势大,佛教在这段时期一直是萎靡状态的,因此在江湖上,这些年,少林寺几乎没有什么高手传出名声,都是其他门派争辉。
而在太上道国以信众起家之后,佛教想裹挟信众搞什么“无生老母,真空家乡”之类的,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放在其他朝代对佛家来说算是简单级别的难度,放到这个时代,就成为了地狱级。
唐无易的这道诏书,被人称之为“化佛令”,从正式通传天下的第一天开始,就惹得全国上下的寺庙动作不断。
佛教的底蕴还是很深厚的,太虚七年,嵩山少林寺之所在,共集武僧两万,可称僧兵者五万。
这并非是少林寺一家一寺之功,少林寺的武僧名头确实很大,但是满打满算也不过数千人罢了,剩下的都是其余寺庙云集而来的。
虽然在武林之中,佛教以少林为尊,但是纯论佛法,其实少林寺的大和尚们并不是很排得上号。
佛教接受少林寺领导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这个武力值为尊的世界里,少林寺才是佛门的希望。
全国上下,一些佛家寺庙中的和尚遵循了化佛令,也有一些接受不能,又是正统佛寺未尝修武的,则举寺自焚,或逃入深山老林之中另行建寺,还有一些,则是没有遵循道国政令的举动,也没有另作安排,就像是鸵鸟将头埋入沙子之中后就什么都不做了一样。
剩余佛寺,则依附于少林或同样拥有武僧或身强力壮、粗通武功的僧兵的寺庙。
一时之间,佛教声势浩大,甚至还有联合其余不服道国统治的门派,意欲推翻道国的架势。
然后,这浩大的声势瓦解于唐无易踏破嵩山。
少林寺成为佛教武道势力的领头人,并领导起了佛教势力的精华,这在短时间内固然会给道国造成威胁,但也成为了道国将之一网打尽的机会。
唐无易破少林的经历,被小说家编纂成“太虚破少林”这一段评书,在市井中流传。
“却说那太虚帝,怀抱乾坤、脚踏寰宇,一招便震塌了少林的山门,闲庭信步间便将那些凶神恶煞的僧兵尽数斩落。
那少林众僧之首,灵兴、灵觉、登善、明善众老僧,只听消息来报,还未议论出什么,便惊见太虚帝之面!
众老僧或德高望重,或默默无闻,然而皆是一等一的武林高手,尤以镇守少林藏经阁的灵兴僧功力最高。
这灵兴僧,曾花费三十年练就少林一门绝学一指禅,其功力之高,大理段氏一阳指与之相比,也是相形见绌。
太虚帝声名极盛,兀那贼秃,抛却面皮不要,竟齐齐上来围攻。
太虚帝浑然不惧,众贼人无一可近身!
饶是众僧使尽浑身解数,须臾之间,仍是尽皆毙命于太虚帝之手。”
————《道国民间话本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