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间总是不圆满(1 / 2)
高祖突然驾崩,太后秘不发丧,秘召晋王萧顺回京议事。萧琰是皇帝的嫡长子,也是高祖的独子,虽然高祖没有立太子,可按理说也该萧琰顺利登基继位。
晋王萧顺回京后,太后言之凿凿的高祖留下口谕,主少国疑,着晋王萧顺继承皇位。高祖与晋王萧顺同是太后所出,两个兄弟都是一母同胞的嫡子。
高祖当初也待这个弟弟极好,晋王又素来有仁德之名,谢家的五万大军当时又已将京城围的水泄不通了。朝中虽有些非议,可到底无力回天,虽然没有高祖明诏,晋王萧顺也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皇位。
晋王萧顺登基后,欲立晋王世子萧安为太子。高祖的原配皇后拼死生下的嫡长子萧琰,身份尊贵也名正言顺,与晋王世子两人同岁,当时都是五岁。支持晋王萧顺的登基大臣们自然支持立皇帝的儿子为太子,可萧顺本身就得位不正,刚登基自己还没有坐好皇位,便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当初的保皇党自然不同意,朝中的许多人也有些踟蹰与观望。
严太傅暗中牵头,在朝廷上将支持皇帝的臣子们,驳的体无完肤,然后上书求立高祖之嫡子萧琰为太子。皇帝萧顺自然不愿意,皇位都抢来了,怎么可能还回去?
皇帝初初登基,根基尚且不稳,谢家虽有军队,可天下人心不稳,萧顺也不可能在自己的朝廷上滥杀或是施□□酷吏,何况萧顺本身也算是比较软和的性格,所以即便有了军权,一时间也无法震慑朝臣。
在立萧琰为太子上,严太傅等一干文臣有理有据,引经据典的将皇帝萧顺的派去的一波波的人驳的哑口无言,甚至都有倒戈之意。后来,这件事便愈演愈烈,坊间便有了传闻,说当今皇帝萧顺皇位来路不正,高祖便是他联合太后暗害了,还是抢了侄子萧琰的皇位,如今还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皇帝的仁厚是真的仁厚,虽不喜严太傅和严大人这份愚忠,但也没想过赶尽杀绝。可这般的传闻层出不穷。皇帝也很委屈,抢了侄子的皇位不是有心为之,不过是顺势而为。谋杀先帝更是子虚乌有的!这简直是天大的冤枉,莫说是本人皇帝,便是一般人被冤枉害人性命,也不会善罢甘。如此一来,严太傅与严大人就彻底遭了皇帝的厌弃。
开景元年,严老太傅被迫致仕,严大人因御前失仪被贬黜江南,很快的跟着严太傅的一干文臣等,三下两下各种理由或贬或罢,都被发配出了京城。满朝文武因此更是认清了事实,再也没有谁再会为了高祖,得罪当今的皇帝。
说来也是时运不济,严大人刚到江南,便赶上了百年不遇的大水,跟着众人没日没夜的治水,不知怎么就感染了瘟疫,一个文弱书生,劳病交加,很快便一命呜呼。严夫人在严大人患病时不离寸步的伺候左右,自然也感染了瘟疫,没多久就跟着去了,留下了尚在襁褓里严钺。
严老太傅中年得子,只严裴钰一个儿子,在京城里送走了健康的儿子和有身孕的媳妇,迎回了两具棺木,以及尚且不知能不能长大成人的襁褓中的婴孩。这番看来,等这个孩子长大也要二十年,严老太傅已是垂垂老矣,朝不保夕,如此一来严家的天便是塌了,几乎算是后继无人。严老太傅深受打击,在操办完儿子的后事便中了风。
不过,直至今日,严家所遭受的一切也不知真的是时运不济,还是遭人暗害。这件事仍旧在众说纷纭。
同年,皇帝的独生的嫡子七岁萧安被会立为太子,同样也是七岁的高祖嫡子萧琰被封为秦王,封地为陇西,不过秦王年幼,深得太后怜惜,便继续养育在后宫中。
三年后,严老太傅病逝家中,藏在暗处的魑魅魍魉都跑了出来。严家产业一夕之间十不存一。后面的两年,严钺是由管家与奴仆照顾。
萧琰十二岁太后驾崩,皇帝、皇后对秦王的管束便不如太后在时严格,秦王才得以第一次出宫,就先悄悄去了严家,正撞见五岁的严钺被恶奴扔下水取乐的场景,又惊又怒,当场杖毙了恶奴,留下了自己贴身的太监在严家照顾严钺。
次年,萧琰年满十三,也正是离开了后宫,开府建牙。有了府邸的次日,萧琰便带着年幼的严钺入宫,将严钺遭遇之情境陈述了一遍,求乞皇帝让他接走严钺,待在秦王府和自己作伴。严裴钰感染疫病死在江南,那是殉职,那是为了当今皇帝恪尽职守,年幼的严钺,后继无人的严家再也碍不着皇帝。这事若处置得当,既能彰显皇帝仁善宽厚,又无伤大雅。皇帝不但允了秦王的恳求,还赏了严钺不少金银和一些产业,又帮其惩治了恶奴,追回严家原本的全部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