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第 261 章(2 / 2)
再加上乡下人又没见过什?么世面,如果这些知?青们用花言巧语一勾,可不就?一勾一个准。为了不想干活,这些知?青就?跟乡下人结婚。等?回了城,知?青们就?会把这些乡下人踹了,觉得乡下人磕碜,丢他们的?脸。
王守泉略一思索就?明白钱淑兰的?意思了,“三婶子,您是?想让他们先吃过大苦头,再来?干扫地?的?活,就?不会觉得日子太难熬了。”
钱淑兰点了点头,“就?是?这个意思。”
扫地?也就?是?脏一点而已,并不需要太弯腰。比下地?拔草可要轻快多了。
只要不是?太好逸恶劳的?人都能干下去的?。熬个七八年,就?能有高考的?机会。
钱明华也觉得这主意不错,让这些人有了点希望,也省得他们动歪脑筋,“我觉得等?夏收之后再宣布这个决定比较好。”
王守泉也点头同意。估计等?夏收之后,这些人应该能收到家书,就?知?道他们是?回不去了。
在他们最难过的?时候给他们一点希望,也省得闹腾起来?。
钱淑兰在仓库这边登完账,就?直接回了养鸡场。
孙大琴正在凉棚下记账,看到她来?,立刻从?凳子上站起来?,急赤白脸地?样子,“娘,你?快帮我劝劝丽珍吧。”
钱淑兰拍拍她的?手?背,“咋地?啦?”
孙大琴苦着脸,“娘,丽珍要搬到省城去住了。”
钱淑兰‘哦’了一声,随口道,“那不挺好的?嘛。这小两口也不能一直分开两地?吧。”
这应该是?正国做的?决定。这小两口非常有意思,别看徐丽珍比正国大三岁,可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徐丽珍全听正国的?。
过年的?时候,正国就?跟她说过,省城特别乱,比县城乱多了。
想想也知?道,她那符纸并不是?特别有效果。
刘关县的?百姓们相信,是?因为之前有过一次预言,而且还成功了。
可其他地?方是?第一次,大家只能算是?半信半疑。
现在闹事的?□□们全被?弄到下面来?了,省城应该恢复原样。
正国想接丽珍过去,应该也是?情理之中的?。
孙大琴却受不了,正国是?她最喜欢的?儿子,他在省城上班,那是?没办法。
于是?她把一腔热情全都转移到龙凤胎上面了,天天都带着丰产去看小宝宝,时常给小孩子买吃的?,做衣服之类的?。
现在乍然听说,对?方要去省城,她哪里受得了。
她红着眼眶,一个劲儿地?哭,“娘,我舍不得俩个孩子。呜呜呜。。。”
钱淑兰拍拍她的?肩膀,“你?也要为正国考虑啊。自打孩子出生,孩子已经十个月了,他也就?见过三回。”
过年一回,期间?又请假回来?过两回。
钱淑兰叹息一声,“如果孩子一直待在乡下,时间?长了,孩子该不认爹了。”
孙大琴抹着眼睛的?手?一顿,被?钱淑兰劝服了。可她还是?伤心。
钱淑兰只好带着她回到村里。
徐丽珍正在家里收拾行礼,看到两人进来?,忙起身招呼。
两个孩子正在睡觉,等?钱淑兰和孙大琴看过孩子之后,徐丽珍就?招呼他们到外面坐。
钱淑兰笑着道,“你?到了省城有住的?地?方吗?”
徐丽珍笑着点头,“正国已经在省城买了房子。”
孙大琴立刻急了,“这孩子咋连买房都不跟我说呀。他手?里钱够不够啊,不够我这有呢。”
徐丽珍忙摆手?,“够的?够的?,这些年咱们攒了不少钱。娘,你?不用担心。”
孙大琴垂头丧气,看着徐丽珍摆放在桌子上的?藤筐,里面全是?俩孩子的?衣服,其中还有几件是?她买的?。她的?眼眶又红了。
徐丽珍还是?非常感激婆婆的?,她住院的?时候,做月子的?时候,全是?婆婆照顾她的?。孩子晚上尿了哭了全是?婆婆照顾。
徐丽珍搂着她的?肩膀安抚道,“娘,以后等?你?们不忙的?时候,就?过去看我们。就?在省城,不远的?。”
孙大琴眼睛一亮,可随即又低下了头,“我还要带丰产呢,哪有时间?去。”
钱淑兰有些好奇,“下半年丰产不就?四岁了嘛,这个年纪可以送到育红班了呀。”
虽然乡下没有育红班,可县城有的?呀,当初她刚穿过来?的?时候小蝶就?是?上育红班的?。孙大琴帮着带丰产,刘芳名却觉得儿子不跟他亲,那让她自己?带好了。
孙大琴一拍大腿,惊喜道,“我咋没想到呢。等?正康回家,我就?跟他说。给他们带孩子吃力不讨好,要不是?心疼丰产,我早就?不想带了。”
虽然孙大琴也疼丰产,可她还是?最疼正国的?孩子,甚至连正国的?女儿都比丰产要金贵一些。
过了两天,钱淑兰让正军赶着马车把徐丽珍和她侄子以及双胞胎送到省城。
作者有话要说:这里解释一下,知青是分为三个阶段的:
第一阶段是(1969年之前):自愿下乡,这些人有的成为了劳模,有的受不了苦托家里关系回去了,没有关系的就留下来了。
第二阶段是(1969年):怀揣乌托邦理想下乡,就是文中的这些人,他们是第一批大规模的下乡。因为有第一阶段竖立的典型,他们就以为自己也能做到。可下乡之后才发觉自己上当受骗了,把生产队搞得乌烟瘴气,整天批这个斗那个。但上面的领导已经不支持这些人闹了,于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些人渐渐的也就老实了。
第三阶段是(1969年之后):知道下乡苦,可不得不下乡。所以他们下乡之后是老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