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南征行动(2 / 2)
“廖将军?”
关平的声音叫醒了廖化。
廖化把自己的看法毫无保留的告诉关平。
夷陵是兵家必争之地,它也是刘备东征的一个关键城池,但是,进攻夷陵却并不符合廖化当下的现实情况。
除了联络荆州反孙拥刘的势力,廖化还要保证自己和将士们在吕蒙军的眼皮子底下活着。
夷陵有秭归、夷道的保护,地处后方,在战事不吃紧的情况下,后方守备很有可能松懈,如果廖化集中兵力偷袭,极大概率会得手。
但是,得手之后呢,那时候廖化军该怎么办?
进入夷陵,等于攻占了西荆州的最核心城池。
那时候,廖化不仅会面对吕蒙军的全面反扑。
而且,地处敌军势力的腹部,四面受敌,将士们的战略回旋空间将会非常小,也就是说,容错率很低。
出于相似的考虑,廖化才会把用兵的方向放在秭归。
在秭归一带打游击,不仅可以借助地形搞偷袭,更可以借助复杂的山势保护自己。
前往秭归还有一个好处,这个位置地势比较偏僻,所以,廖化能争取到很多时间。
廖化把自己的所有看法都和盘托出。
关平倒也是一个态度虚心的人,他当即表示自己考虑不周。
廖化反而安慰关平,表示,关平如果有任何建议,不要有顾忌,直接提出来。
两个人没有掌握太多情报,所以,一切的计划都只是个初步计划,真正作战的时候,还得结合具体情报行动。
而且,这次南下,大军跟随刘封作战,保证大军的粮食供应,才是最重要的。
按照原本廖化的设想,吕蒙军很有可能会在防御设施完善的兴山县进行第一波的抵抗。
出乎廖化的意料,将士们刚刚变更行军方向,南下不久,就遇到了吕蒙军的第一波阻击。
廖化是后军,等到他收到情报的时候,刘封已经带兵攻破了吕蒙军的阻击兵力,正在集中兵力扩大战果。
刘封给廖化带回的口信很简单,只有八个字,“加速行军,兴山见面。”
地形复杂的山区,其实并不适合大部队作战,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刘封贸然统帅主力追击,这不是一件好事。
南下的部队由四支队伍组成的,互相之间没有统属。
而且,行军道路复杂,根本没有办法铺开兵力,这种情况下,上庸兵根本发挥不出兵力优势。
如果吕蒙军的主将会打仗,依靠山势阻击上庸兵,等到攻势衰弱之后,抓住战机,反攻上庸兵的薄弱位置,那么,大军很容易崩溃。
对于这一位跋扈的少将军,廖化没有办法阻止。
但他不明白,申耽和王甫这些人为什么不阻止。
别说刘封只攻破了吕蒙军的一道防线,哪怕看见了兴山县也不该立即进攻,用兵作战,应该先让自己掌握更多情报,利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去求战。
廖化只能催促队伍加速行军,距离兴山的距离越来越近,意外终于传到自己的耳朵里。
依旧是那名给廖化传达过命令的传令兵,这一次,他带回的是噩耗。
进攻吕蒙军一处防线的时候,上庸兵的进攻失败了,而吕蒙军也抓住了时机,发起进攻,上庸兵打败了。
如果不是王甫带领的关羽军及时加入战局,阻住了敌人的进攻,只怕上庸兵的损失更大。
廖化命令队伍停止行进,准备重整部队。
很快,溃兵就从前线逃了回来,一个个人心惶惶的。
在收拢败兵的时候,廖化也了解了战斗过程和损失情况。
吕蒙军的阻击兵力人数不多,而且,由于关羽军的支援及时,上庸兵的兵力损失不大。
但是,在逃亡过程中,将士们的武器装备损失极大,不堪再战了。
虽然见到了申耽、邓贤等将领,但是,廖化却没有见到刘封。
使者传达了刘封的命令,南征结束,将士们准备返回上庸。
廖化也没有想到,上庸兵气势汹汹的攻伐战,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他甚至没有看见兴山县,队伍在行军中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安排好军务之后,廖化来到了王甫的身边,询问战况的同时,他想打探一下吕蒙军在兴山的防御。
毕竟,从兴山南下进攻秭归,几乎是廖化可以进兵的唯一途径。
王甫一开口就是个大消息,“元俭,你知道吗,刘封将军受伤了。”
(没查到神农架在三国的名称,熊山名字参考《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