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壹】四尺玉(14)(1 / 2)
吴老师呵呵一笑:“无论授课也好,传艺也好,师父都不可能毫无保留。尤其金鱼池的郭氏瓷器,更不可能将配方和核心技术透露给外人。所以,在本地做出优秀陶瓷作品的往往都是郭氏传人。”
金鱼池作品在这里出现,更加让青岫笃定,金鱼池与四尺玉、权凤春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后面的几间展厅里,就是各式各样的艺术品了,有画作、雕塑以及一些材料和造型都很另类的作品。
青岫把每一件作品都拍摄下来:“有些学生是不是没有用真名?”
“现在的学生们都很有个性,学艺术的就更先锋一些,有些人用的是笔名,有些人用的是英文名字,还有人用的就是个另类的网名。”吴老师对此类现象见怪不怪,“如果你们对哪件艺术品感兴趣,我们可以从班级追溯到个人,这个大可以放心。”
青岫看着眼前的一件白色雕塑作品,整体看就像个面口袋,但里面似乎有什么东西要挣扎着出来,作品的名称是《破茧》,作者名字是蝴蝶锦衣卫,是99级雕塑班的学生。
“有些先锋作品确实很有意思,我们这本宣传册完全可以做得厚一点。”
吴老师听了这话很开心,引领着青岫欣赏墙壁上的画作,毕竟这次合作主要是和绘画软件有关的,吴老师希望对方能看到学校绘画人才的实力。
或许因为一路看了太多作品,几乎每件作品都彰显着它的个性和魅力,青岫渐渐有些看花了眼的感觉,此时除了把每件作品都拍照外,另外还刻意留意了每件作品的作者标签,以及含有绳子、岭南或者巷子等因素的作品。
并没有看到绳子和巷子,岭南风情的也几乎没有,只有一幅关于鼓浪屿的油画,但作者是另一个名字,和权凤春一个字都不挨着。
青岫盯着作者标签,上面显示作者是77级绘画专业的学生,不觉问道:“这位作者是鼓浪屿本地人吗?”
吴老师看了看这个名字:“卫桦,好像是河北邯郸还是哪里的,这是当年的优秀学生,后来留校当了几年老师,然后就去天津发展了,好像发展得不错,办过画展出过画册,每年都会给老校长邮寄天津麻花。”
“这是一位女艺术家吗?”青岫觉得仅从卫桦这个名字看不出性别。
“对,是位女士!您是怎么看出来的?”吴老师有些好奇。
“我也不懂这些,凭直觉。”青岫只是觉得这幅鼓浪屿的作品很细腻,更像是出自女性之手。
吴老师很是赞赏:“您很有艺术鉴赏力啊,卫桦老师是一位很有风度的女画家。”
青岫进一步问道:“77级的学生,就算学满三年也才刚到1980年,在那个年代,从咱们这儿去一趟鼓浪屿挺不容易的吧。”——卫桦不是岭南人,后来也留在了华北,当年是怎么去的鼓浪屿呢,去那么远的地方采风?和谁作伴去的呢?
吴老师:“这个还真不清楚,毕竟二十多年前的事儿了。”
“我对这幅画很感兴趣,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和卫桦老师联系?”青岫试探说道。
“这个简单,学校通讯录里有她的联系方式,一会儿我给您。”
“好的,谢谢。”
时间已经不早,青岫迅速将展厅的作品全部拍完,拿到了吴老师提供的学校通讯录,才告辞离开。
青岫又看了一遍万重的那条短信:下午去参加“7论坛”的沙龙聚会,也许会有收获。索云花园三楼茶座,13:00。
索云花园并不远,就在附近的一条街上,三层楼,下面两层是餐厅,第三层是休闲茶座。
现在是12:40,但三楼已经坐了四五个人,其中就有万重。
万重换了一身和上午截然不同的打扮,一身休闲装,似乎是想和这几个论坛里的年轻人拉近关系,以免产生代沟。
“三木!”万重向青岫招手,和身边的几人介绍:“这就是三木,我们以前就是以游客身份在论坛玩儿,昨晚聊案子聊嗨了,就注册进来了。”
青岫和大家打了个招呼,便找位子坐下了。
茶座是环形沙发围起来的,大家围圈坐着,中间的圆桌子上摆着茶具。
虽是初见,但青岫对大家并不算陌生,毕竟昨晚在论坛也知道了名字,通过他们的发帖风格也能大概看得出性格和逻辑分析能力。
这四位朋友分别是:大风,“七杀论坛”的版主,本职工作是某推理杂志编辑,自从2004年7月创建论坛以来,几乎每天都会抽出一定时间处理和整理各种帖子以及论坛大小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