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2 / 2)
一开始还有好些人抹不开脸,觉得自家孩子上别的书院也一样,结果过了一阵子,眼看着书院的学生们名头日盛,甚至连很多大儒名士都对其赞不绝口,更不用说,他们这才知道,原来皇帝竟时常在书院中出没……
这事儿其实以前就是公开的秘密,不过学校里校规森严,学生们在家也不会多说,家长们到不怎么清楚此事。
能和皇帝关系亲近些,这简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奇遇。
这下子家长们哪里还呆得住,没多长时间,那些学生就个个要求返校,按照家长们的说法,提高学费没问题,多出赞助没问题,别管怎样,只要让孩子回去,让他们干什么都行。
另外两个先生不怎么高兴,毕竟,如果让学生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未免太掉价儿了。
杨蕴秋到没觉得如何,他向来看得开,不会把小小的冒犯太过放在心上,家长爱惜自家孩子的心情,任谁都可以理解。
当然,学校的规矩不能坏,就像先生们说的,这个大门要是随随便便就能进来,学生们的感觉肯定和现在不同。
退学的学生想复学,可以,重新考,读预科班,如果顺利的话,读一年预科,再考核通过,就能重新成为正式的弟子。
那几个家长收到消息,也不免有点儿沮丧——这是瞎折腾什么,把自家孩子从书院的正式弟子,愣是给折腾成预备弟子,以后读书的进度要比别的同窗慢许多。
几个学生也不大高兴,他们比家长更清楚,学校里的学习是如何紧张,哪怕落下几天的课,想补回来也得花费大力气,落到如今的地步,他们只有自认倒霉。
不过,读一年预科,再加深一下基础,也不算什么太大的坏事。
杨蕴秋如此作为,既全了学生的求学之心,也没违背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到是有不少人觉得这个年轻的不像话的大师预备役,好像真有点儿样子。
他现在在京城,已经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准大师,以前他琴棋书画皆通,很了不得,很让人羡慕,但那也只能说是一代名士。
现在真正把学生教导出来,让大家看到成绩,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师。
看来这个时代对教书先生还真是很尊重,哪怕比起后世来,也要敬重得多,怪不得那么多人愿意开办书院,教书育人。
如今,书院才算真正的步入正轨,在京城正式站脚跟。
等到第二批招生,来的学生的数量也更多了起来。
这也就罢了,最让杨蕴秋高兴的是,他总算看到书院盈利的希望,也总算知道书院到底是怎么赚钱的,闹了半天,朝廷会给大量的补贴。
通考前五百名的学生,每人每个月会给粮食一石,别说养活自己,养活一个小家庭也没问题,而前一百名的学生,更是有粮食三石的补贴,算得上是小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