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前路(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汉末苍天 !
不过荀攸和袁绍虽然同为士人,但走的路子却不一样,姬平也能明白这些士人的想法,毕竟君权在士人思想中也是根深蒂固,如今朝政昏暗,天下将乱,士人中也有很多分化,他们都是根据各自的理念探索出路。
蜀地确实不错,但太远了,途中也有不少变数,姬平接着问道:“除却蜀地呢?”
荀攸眼中又一道精光闪过:“去河东郡。”
“河东郡?!”姬平失声道:“你确定是河东郡?那可是董卓老巢!”
董卓如今虽是并州牧,却没有赴并州上任,而是将重兵屯在河东郡,观京师动向,所以河东算是董卓的老巢了。
荀攸细细分析道:“若要割据一方,益州最佳,但要争天下,则关中八百里秦川最佳,山河四塞,民尚耕战,西秦和高祖都是以此为基,夺取天下。
其次是河北,冀州之地,地域广阔,山海夹峙,我朝光武大帝便是以河北之地席卷天下。
其次江东,有江淮屏障,山川险固,以江东夺取天下,虽有难度但亦可图之。
只是群雄逐鹿,必然首争关中、河北、江东,其次兖州、青州、荆襄,此皆争战之要地,唯陛下身份特殊,乱世之中,一旦身份曝于天下,则会成为众矢之的。”
“河东郡则不同,南面中原,北接并州,河东及并州之地,夹于关中与河北之间,地势高峻,足以俯瞰三面,西南黄河半绕,东部太行山为屏障,只需谨守八陉险关,则万军难攻,且河东多山,易于隐蔽,又毗邻上党郡,为天下之脊,此为一者。
二者,此乃董卓屯兵所在,他一旦得势,也必然不防陛下隐藏于此。况董卓入京后,必会调走屯驻在河东的主力之师,拱卫雒阳,又要防范山东之地,故而河东之地反而空虚。
且河东郡中地狭人稠,又有南匈奴、白波黄巾,势力复杂,能以战养卒,再者地方势力毁坏,比之冀州、荆州、益州、关中等地,地方豪强和世家掣肘薄弱,更容易推行政令。”
姬平连连点头,世家门阀盛于魏晋南北朝,此时,虽然世家门阀还处于兴起阶段,没有完全操控政权,但在地方上影响也不小。
鼎足三分都在于世家,曹操、刘备、孙权在割据雄起之时,均受到了世家的掣肘,甚至刘备和孙权后来向世家势力妥协换来立国,而曹操虽然颁布招贤令等一系列政策想要压制世家势力,但效果也不大。
不过姬平佩服的是荀攸出身名门,出谋划策时却很公允的就事论事,或许这就是真正的谋主和名士吧。
荀攸接着道:“三者,乱世之中,盐铁粮食重于金钱珠玉,河东郡有精铁富藏,河东盐更是甲于天下,只要掌控盐事,既可自足,又可以之与冀州、关中、蜀中换取粮食、马匹和铁器。”
“而陛下最宜采取的策略乃招纳流民,屯田休养,厚积粮草,选拔士卒,磨砺兵革,广纳贤才,暗积实力,以白波黄巾与南匈奴为掩护,待中原乱起时,坐观虎斗,时机一到,趁机占据上党,平抚白波,镇抚匈奴,掌控太行之于冀州关隘,而后北取并州,厉精兵,建铁骑,东平幽州,合围吞并冀州,而后席卷天下。”
荀攸说到这里顿了顿,又道:“不过河东及并州之地,比之关中与河北,养兵之力不足,故而以此为基,其要在于精兵之道。而此计亦颇为凶险,河东郡形势复杂,并州民风剽悍,兼有匈奴、乌桓、鲜卑,并州西部又有凉州羌族,夺取并州幽州之后,更是直面塞北异族。但以陛下之身份,唯有行此之险,何况秦皇汉武之事,必要行非常之举。唯陛下定夺。”
说到这里,荀攸已经是满眼放光。
荀攸看姬平不置可否,微微有些失望,又叹道:“再者,河东为京畿司隶之地,离京师只有一河之隔,陛下去河东最为便利,亦可避免意外和凶险。且京师之势多变,隔河观望,亦可随机应变。”
姬平凝眉思索起来,他有自知之明,目前还没有什么争霸天下的想法,荀攸说了如此多战略因素,在他眼里都是次要的。
可是最后一条,河东离雒阳近,如雒阳有变,可随机应变,却打动了他。
历史上,关东诸侯讨伐董卓之时,迟迟不进,董卓迁都长安,烧毁雒阳,一路挟裹近百万百姓迁往长安,时值初春天寒,途中逃亡死伤无数,而最终达到长安的仅有十几万!
这是泼天的人祸!
无论如何,他如今是大汉天子,虽然没什么出息,一心想要逃跑,可是有了荀攸这个谋主在,如果真的逃亡成功了,又能掌控一支精兵,他还是想为即将面临灾难的百姓做点什么。
而且,对于入主并州抗击北方异族入侵,他也颇为心动。
他怕死,但并不代表胆小和无情。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汉族百姓饱受北方异族欺凌,连年混战,尸骨遍野,中原繁华之地都是十室九空。北方异族却趁乱劫掠,随后渐渐强大起来。
到了西晋末年,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异族更是加剧入侵中原,这些野蛮异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兽性,其中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