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玖章 南北禁卫军(2 / 2)
除了在北宋的时候,曾经使用“禁军”来称呼朝廷直属的正规军队之外,中国自古以来绝大多数的王朝从没有直呼禁卫军为“禁军”,更没有出现过“御林军”这样的称号,这个词完全是民间说书人的杜撰,起源则是西汉孝武帝所创建的“羽林军”。
实际上,大唐的军事制度的真正完备,便是在李隆基的手中实现,而北衙左右龙武军的成立,也就是前几年的事情。虽然这个时候尚未有人意识到左右龙武军的成立其实乃是大唐南北衙禁军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也是唐朝军事制度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但两世为人的周承业心里却是十分明白,南衙十六卫甚至包括左右千牛卫,已经开始走向没落。
为什么说左右龙武军的成立象征着大唐南衙十六卫的衰落和北衙禁军的兴起呢?只因为南衙十六卫从姓质上来讲是属于国家的军队,而北衙四军则是属于皇帝的私人卫队。南衙十六卫隶属于尚书省的兵部,战时需要接受兵部的指挥,而北衙四军却是直接听令于皇帝本人。
虽然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唐所有的军队实际上都听从与皇帝的指挥,但皇帝的命令是直接下达到军队还是经过兵部转达到军队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毫无疑问,从加强皇帝本人的读才统治角度来讲,直属于皇帝的私军自然是越多越好,而属于国家的军队够用即可。毕竟,大唐皇帝就是一个最大的封建地主,在他下面还有许多的大地主、中地主和小地主,万一哪一天这些地主们联合起来对付皇帝,那么属于国家的军队就未必会听从皇帝的调遣。
虽然北衙禁军在皇帝心目中地位更加重要,但也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随着后来形势的不断发展,这个缺陷便会彻底暴露出来。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周承业受封的这个左千牛卫司录参军的职务,就会发现其实也没有多大的花头。姑且不说千牛卫府根本没有资格统率外府之兵,在南衙十六卫中排名靠后,单就司录参军这个职位而言,在整个左千牛卫府当中,也是属于没啥搞头的位置。
按照大唐规制,左千牛卫府设有大将军一人、将军两人,掌管宫殿侍卫及供御之仪仗,负责曹务、总判卫事,两名将军作为大将军的副职,从旁协助。在两位将军之下,还设有左翊中郎将,通判卫事,掌供奉侍卫。
在这四位将军下面,有左千牛高级卫士十二人、左千牛备身一百人、主仗一百五十人。左千牛府中的属官分别有从六品上长史一人;正八品上录事参军事(也就是司录参军)一人;正八品下兵曹参军事各一人;正八品下胄曹参军事各一人。
左千牛府的高级卫士们,他们替皇帝陛下执掌着御刀,属于高级武官,一般都是从门荫子弟中那些年轻帅气的小伙子们当中挑选出来,身上穿着花钿绣服、衣绿执象,为豪门世家子弟在军队中起步的第一选择。
说白了,这千牛卫府的士兵们有点像后世的国旗护卫队,一个个看着高大威猛帅气,站殿的时候器宇轩昂、精神抖擞,可真要是上了战场,根本就没法跟那些天天摸爬滚打的野战部队的士兵相提并论。
更让人头痛的是,这些混在千牛府中的千牛和备身们,大部分都属于“[***]”,在他们看来,来千牛卫府当兵,就是一个在军中升官发财的快车道。大家来到千牛府中,想的不是如何苦练杀敌本领,而是怎么样跟皇帝陛下混个脸熟,曰后早些得到提拔升迁。
一些级别高的千牛卫士,甚至足不出长安,便可以混到武官四品的职级,这与那些在边关奋勇杀敌的基层军官相比,简直不知道要幸福多少。
周承业作为司录参军,最主要的责任便是监察千牛卫府的官兵,可他不过才是个从八品,不仅在品秩上低的可怜,而且在后台关系上也不占什么优势,所以想要混出一个样子来,还真不容易。
正因为千牛府中官二代、官三代挤挤嚷嚷一大堆,所以千牛府的大将军和将军们瞅着这群个个有来头的家伙们,心里何止是一个腻味能够形容,他们巴不得来一个超级厉害的司录参军,狠狠整饬一下卫府之中的风气,也省得他们总是在兵部被其他诸卫大将军们笑话。
如今,听说监察御史家的二儿子要来出任司录参军一职,左千牛卫大将军、汝阳王李琎顿时乐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