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顺元暴动(2 / 2)
城内百姓足有二十余万,经过传言的挑唆,竟有不下八万人参与到了暴-乱当中。转眼间十余万暴-民杀进了元兵大营,面对汹涌的人潮,元兵被杀的措手不及。
经过一昼夜的血战,元兵战败。不是败在人数上,更不是败在兵器装备上,而是败在了气势上。暴-民杀人是为了银子,有时银子可令人丧心病狂,这一点古今皆然。百姓穷怕了,如今杀人便像是挖金矿一般。
元兵被逼无奈之下开战,是为了保命。而暴-民开战是为了银子,为了银子可以不要命,您说哪一方厉害?
顺元城中的元兵的兵营在城南大营,此刻的大营已是尸横遍地满目狼藉。十余万暴-民红着眼睛,拿着一切可拿的武器。有从元兵手上夺来的刀枪,有钢叉木棍,更有菜刀擀面杖,总之琳琅满目无奇不有。元兵节节败退,而城主守备阿拉坦仓只带着万余骑兵由南城门杀出一条血路冲出了城,剩余元兵两万余人苦战到最后弃械投降。
大奎听到这个消息时,不禁惊得呆若木鸡。这怎么可能?平日里安分守己的百姓,竟然具有如此破坏力?五万元兵消灭一万余人,其余或逃或降?还没等大奎回过身来,城守府已被民众堵得水泄不通,亏得瑶族兵士尽力拦阻才没有被他们冲进来。大奎心知肚明,他们是来要银子的。
大奎唤过盘步问道:“城内最大的钱庄是哪一家?”
盘步想了想道:“合盛元。”一顿之后盘步又道:“‘合盛元’不光在贵州行省,在广西湖广一带也多有票号。”
大奎不禁问道:“这兵荒马乱的,钱庄里能有银子吗?此次所需一百万两上下。”大奎平日里少跟钱庄打交道,故此也不知道其中的规矩,倒是孟歌深知其中奥妙。
“贤弟有所不知,这开钱庄走的是流水账,现银皆有银库所藏。既是开钱庄自然是黑白通吃,方能左右逢源。”说着孟歌想了想才道:“早年我在顺元城杀猪的时候,也曾知道些‘合盛元’的事情。”
其后孟歌便对大奎细细讲解了钱庄的一些事情。
(钱庄在唐宋时期便已出现的一种信用机构,是银行的雏形。起源于银钱兑换,其后逐渐发展为办理存放款项和汇兑。不同区域的名称不同,也根据规模的不同有其他称谓,如银号、钱店。庄银号在各个时期经营的业务多有不同,就民国时期而言,有的是前朝沿袭下来的,主要有以下四项:发行兑换券性质的庄票,洋厘和银拆,经营存放汇、贴现、兑换及其他信用业务。)
而‘合盛元’在顺元城,可谓是笑迎八方财。掌柜是蒙古人,据说其母亲是壮族人,父亲是蒙古人。其祖上既是靠钻营投机起家,到了他这一辈上已是家大业大。由于其身份特殊,与蒙古人及当地百姓多有交集,再者黑白两道也都有朋友,故此他的钱庄生意红火,票号遍及几个行省。
既然是几个省的大钱庄,那么又怎么会少了银子?
经过孟歌这么一说,大奎这才放下心来,遂吩咐盘步道:“叫民众选出代表随我到合盛元钱庄提银子。”
盘步答应一声,这才出门而去。
很快,进城的民众选出各寨的头人,城内的民众选出德高望重的长者。一行十余人进了守备府。守备府内早已打扫干净,大奎就地取材,叫人备了茶点。这才对孟歌道:“还要劳烦孟兄走一趟钱庄,请掌柜的前来议事。”
孟歌答应一声,带了十余瑶族兵士出门而去。
大奎坐在哪里,却是谈笑风生,一派悠闲自得的模样。怀里有银子,说话都气顺。
“众位头人,众位乡邻。各位放心,等合盛元的掌柜一到,即可发放银钱。”大奎说着品了口茶,可各寨的头人及选出的代表却哪里有心喝茶。
大奎思虑了片刻,这才笑道:“如今顺元城已尽在掌中,本官不日便会回京复命。不知这城守之位你们可有人选?”此言一出,在座众人不禁相顾无言。
这个问题还真是棘手,每个人都是为了钱卖命,却没真正想过谁当家的事。众人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决定,那一方人多却又德高望重,那一方便当这个城守。
既是如此,大奎也不反对。在座的都是顺元城举足轻重的人物,既然人家要这么选,那么大奎这个外人又何必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