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起点镇(2 / 2)
何联奎回道:“现在五十个火绳枪民兵连,已经全部被派驻在这里,又加入了一些去年辽民冬训中的积极分子,来担任这些移民的干部骨干。移民编制大队500人,中队100人,小队20人。另外每十个大队组成支队编制,由我们公司的员工担任支队长和政委。”
“老乔,罪过……罪过……来晚了,刚才处理事情来着。”胡伟骑着自行车风风火火的从远处赶了过来,只见他停好了山地自行车,就急火火的跑过来,不好意思的笑了。
乔海鹏看着胡伟满脸的汗水,满头的乱发凌乱不堪,看来这里的工作很繁重啊,把工作狂累得够呛。可是胡伟这个人,能力真的很强,而且非常善于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老胡,你那么忙,怎么也赶过来了,弄的我跟什么大官僚似的。”
乔海鹏转身对何联奎和王明章说道:“你们把我的行李拿回部队,我先去老胡那边坐坐。”
乔海鹏说完就和胡伟聊了起来。这里现在共有三个大型的移民营地。移民十二万多。光是净化这些移民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再加上移民的衣食住行,哪一件都让人焦头烂额。
还有农林部的土地开发计划,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在移民到来之前,农业部调集了几乎全部的力量,依靠一百多台机械,愣是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平整出近八万亩土地。
等移民到来之后,一波波身体恢复并经过净化处理的移民,重新编制成一个个中队,陆续加入到农业部的土地开发工作之中。
虽然移民突然暴增给公司带来了这样那样的麻烦。但是人多力量大可不是说着玩的。原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播种任务。愣是让他们在五月中旬之前完成了。
这次农林部共种植了4万亩玉米,2万亩的土豆,一万多亩的地瓜,另有几千亩的大豆、花生。如果今年风调雨顺的话。估计今冬的能储存玉米16000吨。土豆15000吨。地瓜30000吨。
农林部从现代社会带来了不计其数的适合东北高寒地区的农作物种子,都是大面积使用多年,相对成熟的优良品种。
化肥也一下子带了足够使用三年的量。但是谁也没想到。接连两年的移民暴增,农林部储备的化肥还不足以使用两年。但是托李明和宋涛的福,他们在日本劫来的那艘日本多功能散装货船,装载了大量的化肥。
所以农林部一下子没有了后顾之忧,以每年二十万亩的农作物规模算的话,也足够他们用几年的了。虽然这些耕地都是新开辟的,但是这里的土地本来就非常肥沃,而且水资源极为丰富。比金角湾南岸的土地条件好多了。
胡伟领着乔海鹏,在周围的三个大型的移民营地转了转,因为帐篷的数量严重不足,公司还把大量的拼装房运了过来,即便如此,绝大多数的移民,只能住在简易的窝棚里。
因为库存的85式军服已经全部告罄,所以现在另外两个营地移民都穿着全套的苏氏摩托化步兵作训服。
随着农林部八万亩土地已经全部播种完毕,这些移民也将奔赴各地,参加铁路组的海参崴至阿尔乔姆的铁路计划,在总长四十余公里的漫长路段中,从事繁重的修建路基工作。
在大量工程机械的帮助下,预计明年入冬前就能全线通车。这个原定三年的工程,也因为大量东江镇劳民的加入,足足提高了一年。这还只是最保守的估计,一旦时机成熟,新加入的辽民实行新的劳工工分制度后,工期可能还会大大的缩短。
除此之外,就是在特鲁多沃耶地区建立城镇,因为时间紧急,各种材料不足等条件的制约,所有的建筑都采用木刻楞结构。
今年冬天几个部门就已经把北进计划交由董事局委员会,并由全体委员表决通过。在特鲁多沃耶地区建立城镇,这个镇的名字也经过所有委员的讨论,命名为起点镇。
这个名字对远东公司有着特殊的意义,意为他们向北方开拓的起点。公司对起点镇已做了简单的规划。甚至各个自然村的具体位置都定下来了。
只是突然暴增的辽民,让各个部门措手不及,不得不重新制定了新的计划,规划了多达24个辽民支队部,以及二百四十个大队部村镇的建设。另外起点镇也相应的增加了很多设施,保证满足12万辽民的衣食住行和医疗等保障服务。
建委的任朝新已经带领着大队人马开赴各个地点,按照规划方案所标注的地点,开始组织人员建设木刻楞。海参崴的林场距离起点镇仅有3公里左右,完全可以满足这里的需要。
露天煤矿距离起点镇,也和距离海参崴差不多,因为这里并没有大型耗煤的企业,只有辽民冬季取暖用煤,所以对露天煤矿也没有太大压力。(未完待续。。)
ps: 感谢雾玄的月票支持,感谢忧伤的章鱼锅的打赏支持,也感谢大家的订阅支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