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战事急贾蓉吃撑(2 / 2)
就连收拢的大庸自己的国民,都难以保证温饱。
更何况俘虏的契丹老弱呢?没有办法,柳勤把这个让他头疼的问题,抛给了神都。
但神都当政的都是一群老狐狸,又把烫手山芋扔到了广正帝手上。其实大家在心底,都已经有了决定。知道怎么处理这几十万老弱,但是毕竟这里是大庸,各方面儿还是要要个脸的,而且更多的当权者,仅是怕背负责任和骂名。
广正也不傻。
让传旨太监带给柳勤一句话,模棱两可的话:“爱卿,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战时爱卿应独断专行,此事,朕授予你全权负责。”并让太监暗示柳勤:此事无论后果如何,都不会有人背后追责。
柳勤闻言后,苦涩一笑,虽然早就料到是这样的结果,毕竟还是想搏一下,看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现在,已经被逼到这个地步。柳勤便停下了,一天一碗稀粥的契丹老弱粮食配给。不过三天,契丹老弱基本上都死于饥寒之下。
而此时,柳勤又把头疼的目光放在了,北部受难的大庸居民身上。
本次北方受兵灾。波及北方三省数百万居民。
死伤近200万,另仍有近200余万居民需要救济、安置。
虽然这些问题,真正头疼应该是三省的布政使与地方府、州、县衙门!但作为现北三省军方负责人,他也是躲不过的。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北静郡王的退出,大庸直接任命了布政使,没再任命节度使!所以才有了与其他边疆的些许不同!
经过柳勤和北方三省各布政使。
多方筹措安排,加上朝廷的支援,一共安排了100余万战争灾民!但仍有百万灾民无法安置。
这些灾民面临的威胁,不仅仅是缺粮少吃的!更重要是寒冷天气带来的致命危险,缺衣少物!寒冷对这些人,产生了更大的威胁。一旦出现大范围的灾民死伤,三省布政使、知府、知州、知县。
一个都脱不了干系,就连柳勤也会被牵连。
而正好这时!贾蓉派来接收难民的几个产业,以及相关联的十几个掌柜。通过军中的一个百户联系到了他。
柳勤如久旱逢甘雨,只是轻微的拿捏了几番。便主动配合起贾蓉,在各方面对难民的安置。各地的布政司、州、县官员见状,更是主动,争先恐后的配合起贾蓉产业的灾民安置。
都想赶紧把手上的灾锅,扔一些给了这些人!前赴后继,唯恐扔的少。
即便这些人都知道,这样不符合大庸条例,但是一贯的瞒上不瞒下。
把灾民的安置推出去,不仅能保证自己的治下稳定,让官位不受影响。更重要的是,也保证了这些灾民的活路。对他们大头巾来说,也算是功德无量,基本上他们也算是问心无愧,所以大家都选择了闷声缄默。
但是这样一来,却给贾蓉一方,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贾蓉他们准备的物资,远远不够!
还好,这时从西北接收难民的那条线路的负责人传来消息。
西北难民的数量,远远少于预期。仅有4万不到。
不是说西北受灾居民只有4万,而是西北地广人稀,大部分受灾居民,都被附近安置,所以轮到贾蓉收容的时候,只收到了4万老弱。
得到西北线路的支持。北方线路分给了西北线路16万灾民人安置。
这也将将卡到了一份原配资源,养活两人的风险线上。北方线路,原本15万人的接收规模,被安置了32万以上,早就超过了风险线。
即便如此,仍有超过六十万的灾民,无法得到安置。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经过北方几个布政司的内部商量。
将极大部分无主的、贫瘠田地划分给了代表贾蓉一方前来的,真假权贵、富户及一些掌柜。灾民暂时安排到这些地贫瘠的土地上。
先由地方官员,提供最基础的生存资料。而后由贾蓉方面出面,向各通家之好,购买借贷大批粮食物资。帮助这些灾民能够暂时的生存下去。而当然了,这些战争灾民,将主动的被划分成贾蓉他们的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