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武侠修真 > 刘瑞明文史述林 > 词尾家的研究

词尾家的研究(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星空武祖 阴间那些事儿 丑颜倾城:废材二小姐 冷王溺宠妻:倾世御兽狂妃 混世狂兵 剑道之皇 惊世女暴君:死神的极品赌后 夺嫡庶女 颤抖吧:伊人来自地球 苏家有女

年家:同年登科的人。宋王质《送陶茂安赴湖南》:“飘泊年家子,依归父执尊。”

对家:对手。曹丕《典论.自叙》:“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后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今日仍用此词。例中“持复”为武技名,两手各持一戟。

浑家:妻子。《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拒身里却立着崔侍君浑家。”浑家指妻,从字面义来说即浑人(不懂事),是由“拙荆”演化而来。

儿家:唐宋时妻子自称儿、儿家。《伍子胥变文》:“远道冥冥断寂寥,儿家不惯长欲别。”《云溪友议》卷四:“(韦)皋妻垂泣而曰:‘韦郎七尺之躯,学兼文武,岂有沉滞几家,为尊卑见诮?”

姊妹家:姊妹。辛弃疾《减字木兰花》:“秋月春华,输于寻常姊妹家。”

外家:外婆家的人。今语同。《史记.魏其武安候列传》:“倶宗室外家,故庭辩之。”又:“时诸外家为列候。”《汉书.王吉传》:“外家及故人可原以礼,不宜居位。”

责家:负债人。《后汉书.樊弘传》:“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责家闻者皆渐,争往赏之。”《三国志.吴志.潘璋传》:“璋性嗜酒,居贫,好赊酤。责家至门,辄言后富豪相还。”此指收债人。

郎家:情郎。苏小小《减字木兰花》:“遣妾伤悲,未必郎家知不知。”丙、表示人的某种特点。

子钱家:放贷者。《史记.货殖列传》:“吴楚七国兵起时,长安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赍贷子钱,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关东,关东成败未决,莫肯予。唯毋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三月,吴楚平。一岁之中,则毋盐氏息十倍,用此富埒关中。”这“子钱家”和今语“高利贷者”“资本家”的词义几乎完全一样。又《明史.孙能传》辄鞠其金所从来。曰:‘举诸子钱家。’备引子钱家,无应者。少年遂服罪。”可见词被沿用。

贤家:贤良的人。《汉书.叙传》:“王太后曰:‘后宫贤家,我所哀也。’”句言班婕妤是贤惠人。颜师古注:“班婕妤有贤德,故哀闵其家。”贤德,只由词干“贤”表示,“家”是指称人的词尾,颜以家庭义注,实误。

病家:有病的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或不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潜夫论.思贤》:“是故病家之厨,非无嘉馔也,乃其人弗之能食,故遂于死也。”

逆风家:迎难而上的人。《世说.文学》:“孙问深公:‘上人当是逆风家,向来何以都不言?”句言深公应当是不怕难的人,为什么对别人的讲论不诘难。

细家:人小气。柳宗元《柳公行状》:“公尝好大体,不为细家之迫速也。”即今口语“小家子”。

温柔家:温柔的人。苏轼《多叶杏花》:“坐令游侠客,化为温柔家。”

寒士家:寒士。王安石《送张宣义之官越幕》:“谁谓贵公子,乃如寒士家。”

丁、用在表示性别、年纪

《西厢记》二本四折:“女孩儿家直恁晌喉咙。”《剪发待宾》二折:“咱这妇道人家,有这个信字呵,则被这亲男儿敬重做贤达妇。”《铁拐李》二折:“嫂嫂是个少年妇人家。”《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你何得轻出此语,将天下妇道家看做一例。”《何典》:“孰知那些女眷家,只为吃野食,所以要出来烧香念佛。”又:“细娘家出头露面,只恐外观不雅。”又:“谁知你枉做了汉子家……不会赚得活路钱来养老婆。”《喻世明言.腾大尹鬼断家私》:“只怕娃子家滑口,引出是非。”《朱砂担》一折:“你这后生家不会说话。”《金瓶梅》三十三回:“亦发孝顺你老人家。”

上引及其他一些同类词例仍然使用于现代群众口语。

(五)缀附在各种指人的代词之后

吕叔湘《说代词词尾“家”》已将此类的主要词例举出,即“谁家、我家、你家、他家、人家、自家”等六个,但亦有疏漏。特别是此类词的最早时代和是否只限于缀在人称代词之后,吕文的论断亦有不确,故补叙有关材料。

我家:我。《汉书.外戚孝成赵皇后传》:“昭仪自知罪恶大……恐事泄,而以大婢子等赐予业等各且十人,以慰其意,属:‘无道我家过失。”’前言“自”,非言其家,而且她虐杀皇子事,实与父母之家全然无涉。“我家”义即我。《贞观记要》载屈突通之子劝父降太宗,父曰:“汝旧与我家为父子,今则为仇雔”“我家”亦自谓。《张协状元》第十八出:“李大婆每常间欠要头发做头髢,只怕我家割舍不得。若去顶上团团剪些儿子与它,看奴家要几钱,不到不得。”钱南阳校注言:“我一一当作‘奴’,方与上下文一致。”这是不知“奴家”与“我家”同义换说,字实不误。吕文最早例是敦煌变文:“莫将诸女献陈,我家当知不受。”

是家:此人。《汉书.外戚孝成赵皇后传》:“液庭令吾丘遵谓武曰:“我无子,武有子,是家轻族人,得无不敢乎?”苏林注:“‘是家’,谓成帝。不敢斥,故言‘是家’。不敢斥”指不敢直接称明成帝。《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帝幸濯龙中,并召诸才人。下邳王以下皆在侧,请呼皇后,帝笑曰:‘是家志不好乐,虽来无欢,是以游夷之事,稀尝从焉。”’后例“是家”指皇后,义至明。

此家:此人。《后汉书.王常传》:“后帝于大会中,指常谓群臣曰:‘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三国志.吴志.朱然传》:“然既献捷,权乃举杯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

卿家:同于第二人称敬称的“卿”。《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刘备遣关羽争三郡,肃因责数羽日:‘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

君家:同于第二人称敬称的“君”。《张协状元》:“旱听得君家长吁气。”

奴家、侬家: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举以下三例证明,“奴”、“阿奴”都是第一人称代词,男女尊卑都可通用。例证如《韩擒虎话本》写隋文帝之话:“阿奴无德,滥处为君。”又,文中写陈后主的话:“阿奴今拟兴兵,收伏狂秦。”唐昭宗《菩萨蛮》:“何处是英雄,迎奴归故宫?”《猗觉寮杂记》言:“男曰奴,女曰碑,故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今则奴为妇人之美称,贵近之家,其女其妇则又自称曰奴。”蒋说精当,并以今“浙江武义自称也说‘阿奴’,或谓‘阿侬’”为证。“奴家”、“侬家”即附缀家成为双音词,例句略。

大家:众人。杜荀鹤《重阳日有作》:“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沉山且莫回。”按,《史记.田叔列传》:“鲁王以故不大游。”即言不多出游。以多概全,“大”即有“全”之义,“大全”之词即同义复说。“大家”言全体人,词义由此而得。

当家:当有“本”义,故“当家”又可表本人、自己。杨万里《寄题福帅张子仪尚书楔游堂》:“不要外来人作记,当家自有如椽笔。”诗《序》有言:“子仪帅福,自作记以书其事。”又《寄题龙泉项圣与沪溪书院》:“不论当家与仆人,不日天池看鲲化。”又《题王子宣主薄青山读书堂》:“谢家青山李家据,王家青山当家住。当家”另有属动宾式,义为主持家业;又有偏正式,义为主持之人。“本家”亦属于附缀式,但词义为内行。)

汝家:汝。《世说.排调》:“嘉宾曰:‘此是陈寿作诸葛评。人以汝家比武候,复何所言?’”这是嘉宾反问对方,“汝家”意为“你”。

伊家:你。《刘知远诸宫调》十一:“郭彦威将身去欲取水,陌见伊家,成祐甚惊悸。”《董西厢》卷八:“忆自伊家赴上都,日许多时,夜夜魂劳梦役。”《墨娥小录》卷十四:“行院声嗽:你:伊家。”

贤家:你。《董西厢》卷一:“不问贤家别事故,闻说贵州天下没,有甚稀奇景物?你须知处。”应是从前文所示“贤家:贤惠的人”引申用法。

你家:你。元剧《李逵负荆》第三折:“便做你家年纪老。”吕文例。

他家:他。唐民间诗人王梵志诗:“他家马上坐,我身步擎草。”这是吕文时代最早的例词。《游仙窟》:“他家解事在。”薛涛《柳絮》:“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东飞又西飞。”他家即他,是拟人的写法,指柳絮。

谁家:谁。元剧《盆儿鬼》一折:“唉,这老爷又是谁家?”《景德传灯录》:“未审佛是谁家烦恼?”《董西厢》:“手取金钗把门打。君瑞问:‘是谁家?’”这也是吕文例句。

谁家:什么、怎样。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谁家》:“谁家,估量辞,含有‘怎样’‘怎能’‘为甚么’‘甚么’各意义。”例句有杜甫《青丝》:“青丝白马谁家子?粗豪且逐风尘起。”杜甫《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饮瓶索酒尝。”例句甚多。按,古有“谁何”词,不是问人,而是问情况,意思就是:何。所以“谁家”即怎样。

上引“我家”、“此家”、“是家”诸词,已证明早在汉代时“家”已缀于称人的代词之后,这与前述几个类义中已都有汉代词例是一致的。“此”、“是”只是指示代词,“君”、“卿”、“贤”也不是标准的人称代词。“大”、“当”原是形容词。这可证由于它们是指称人的,所以附缀了类义指人的词尾“家”。不指称人的代词,似无带“家”的。所以准确的表述应是:指人的代词可后缀豕。

别人家:别人。元剧《青衫泪》一折:“想别人家奴胎也得个自在。”也是吕文例。

人家:犹如“人”,指别人。《红楼梦》十九回:“宝玉是个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不见自己的。”也可以是专指的另一个人。《红楼梦》八十二回:“你快喝了茶去罢,人家都想了一天了。”也是吕文例。吕文又说:“‘人’或‘人家’指别人,大率是指你我以外的第三者……但也可以拿‘你’做主体,指你以外的别人,那么‘我’也在内;有时候,意思就指的是‘我’。从前的‘人’字常常这样用,后来有了‘人家’这个词儿,也可以这样用。”《红楼梦》一零—回:“人家各自梳头,你爬在旁边看什么?”《红楼梦》五十四回:“人家这里费力,你们紧着混,我就不说了。”后例“人家”与“我”复指。

自家:自己。吕文说:“自家”曾经有过三个意义。第一个是与“别人”相对,等于:自己。历史很早。唐代寒山诗:“不知他命苦,只取自家甜。”第二个是“我自家”。《敦煌杂录》:“自家见了,尚自**;他人睹之,定当乱意。”第三个是“你或我或任何人”。《朱子语类辑略》卷五十二:“人生天地间,都有许多道理,不是自家硬把与他,又不是自家凿开他肚肠白放在里面。”这样的“自家”后来变成“咱”“咱们”了。

六、某些名词后带“家”,约有三种情况。

甲、缀于表人的名词后,词性词义全无变化。

《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按,指羽杀宋义)诸将皆摺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汉书”句同。前之“将军家”即后之“将军”,都指项羽。唐李颀《题僧房双桐》:“谁能事音律,焦桐蔡邕家?”《破魔变文》:“盖为父母恩义重,不料魔家力来强。”这是魔女自言不估量自己的力量。《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那女儿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告辞友好,往阎家那里去了。”阎家即阎王爷。魔和阎罗王,都是当作人来写,所以也缀有“家”字。虽然这类词语毕竟不多,但是与前述各类的总特点是完全一致的,即缀于表示人的词根之后。

乙、缀在朝代之后

《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扬雄《法言.至孝》:“大漠以北,鸟夷兽夷,郡劳王师,汉家不为也。”最初只是对汉朝这样说,滥觞之下,任何朝代名都可附缀“家”。今老年群众言中华民国,也称说“民国家”。《韩擒虎话本》:“蕃家弓箭为上,赌射只在殿前。”《后汉书.应奉传》附应劭:“鲜卑隔在漠北……计获事足,旋踵为害。是以朝家外而不内,盖为此也。”朱熹《回众解元启》:“顾念朝家设科以取士,本务得贤。”两例“朝家”即朝廷,属于同类构词。

丙、缀在政府机构名词之后

《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州家闻之,更遣吏通章,有司以格章之故不复见理,州受其短。由是知名,而为州家所疾。”又,《吴主权徐夫人传》:“恐州家多发水军来逆人。”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一:“既到镇家……巡检事毕,却归县家。”有关词语义仍为州、镇、县政府。

(七)位于状语之后,字或异写为“价”、“假”、“加”。

例如“几年家”、“镇日价”、“三番家”、“独自家”之类。

(八)其他

例如:毛西河论定本《西厢》九出:“一个价糊突了胸中锦绣,一个价泪流湿脸上胭脂。”“一个价”义即一个。《词林摘艳》李邦佑《转调淘金令》:“朝朝等待他,夜夜盼望他,如何价?”“如何价”即如何。《燕青博鱼》二折:“凭着我六文家铜镘,博的是这三尺金鳞。”《荐福碑》一折:“我浑趁下到六七斤家麻,四五斗家粟。”《风光好》一折:“则向这酒社诗坛,多少家乔公案。”“六文家”、“多少家”即六文、多少。《醒世姻缘传》第八回:“这个丫头风了,毁谤起佛爷的女儿们来了,不当家!不当家!”《红楼梦》第二八回:“不当家花花的。”“不当家”即不当、不该义。

对于这七、八两类,一般都判为助词。这无疑是把这两种用法,同前叙六种用法视为是两种不同的“家”,或者回避同前六种用法的异同关系。单就助词言,它本身实在是一个甚为含混、笼统的语法术语,古汉语词尾“尔”、“而”、“焉”等也被叫做助词,连词“则”、“且”也叫助词。现代汉语“他是聪明的”,这“的”字一向认为是结构助词,朱德熙已区分为后缀,实即词尾。张静《汉语语法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687年)认为“助词”一类的归纳不合理,所谓时态助词“着、了、过”应是后缀:所谓结构助词“的、地、得”应是连词;所谓语气助词“呢、吗、么”等应单成一类,可叫语气词。对现代汉语助词重新认识以求准确实用,这一意见对古汉语的助词,应当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家”的八类用法,除开流派一种外,其余仍可再综合为两类。第一类的学科专长,成名成家,第二类表职业,第四类表人的特点,第五类用在指代人的代词之后,第六类的甲种(即缀在表人的名词之后),这些都是以表人为共同点,算为一个大系。第六类的乙种,用在朝代名词之后,丙种用在其他名词之后;第七、第八类“家”或缀于名词、数量词、或其他词、或某种结构之后,总之都不是直接表述人的,自然又是有共同性的另一大系。“汉家”、“州家”之类中是词尾,何以偏把“一会家”、“成天家”、“六文家”、“一个家”中硬又说成助词呢?所有八类固然有表人与不表人的区别,但一则“家”字的本义已都虚化,二则都粘附于后,又显示了它们只能是同一个语言现象,是同一个词尾。

对七、八两类不从共同性这个主要之处作认识,就必然扩大那次要的差异处,而解说得纷纭杂乱。例如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将“老人家“妇人家”、“乞儿家”之类解释为“用为人称语尾助词”,但是无论“老人”或“老人家”都是名词,并非“人称”。作者也觉得这有不妥之处,却括注为它们是“普通人称”、以同“自家”、“他家”的“自称”、“他称”作区别。实际上“人称语尾助词”和“普通人称”都是混乱的说法。该书把“每日家”、“一会家”解释为“用为语尾助词,相当于今之地、个、儿等字。”是什么语尾助词呢?与所谓“人称语尾助词”的区别何在呢?“语尾助词”同“人称语尾助词”是平行关系呢,还是包含关系呢?所言“相当”也是不妥的,比如“论盆家饮酒”中是“论盆”这一结构附缀“家”,换成“论盆儿”的话,则是“盆”附缀“儿”,“儿”正是地道的词尾。“论盆家”也难以换说成“论盆个”。“一会家”也不能换成“一会个”或“一会地”,当时无此说法。至于“论盆家”或“论盆地”虽是整体相同,但不等于“家”就相当于“地”,因为“家”的全局情况并不相当于“地”。该书认为“六文家铜镘”、“多少家乔公案”之类,“都是对数量的估量”,这是含混之说,实无意义。“六文”分明是确说,怎么是“估量”呢?“多少家乔公案”分明是感叹其多,也不是估量其数。说它们是“估量词”,但究竞是副词呢,还是其他什么词呢?作者就不理会了。“痩得来不似人家”,“足趔趄家前后”,“焦尾蔡邕家”、“乃如寒士家”四例,该书言,“上举‘家’字,犹般,犹然,犹一样。”但这只能算述说句意,根本不是对“家”做训释。论者对“足趔趄家前后,身倒偃门左右”,要解释成“家”是“一样”之意,竟然以“家”与“门“互文对举作依据,连“门”字也都解成“般、然、一样”了。“三家来便厮靠”,“一家扯了一个”,“众家躲避”诸例,因为“一、三、众”是指称人的,故尾缀“家”,而该书却说其中的“家”犹如是“人”之意,“人”与“家”竟成了同义词。两个单位可以表述为“两家”,按论者的解释,“家,又有“单位”、“机关”或“团体”之词义了。“我和你四六家分‘家”是缀在状语之后,而论者解释为“犹成、犹停”。由于论者没有详细调查“家”字后缀的全局,又没有语法规律的观念,同一个“家”字就被解释得七零八乱,难以理解,且还说另有“等等(词义),不及备详。”

(原载《阿坝师专学报》总第9期,1988年11月)

(本文中综合了原载《北京社会科学》1988年第4期的《关于词尾‘‘家”的时代和古今关系一与吕叔湘先生等讨论》)

今按:

有所可补者数意。

其一,词尾“头”,形成于唐代。只有词头“阿”形成于汉代。而词尾‘‘家”在汉代的成熟性或典型性更为明显,构词能力经久不衰,所构词的古今继承关系,这诸方面比起“阿”来说,又都是对汉语的词汇研究有着更广泛的关系,和更有益的启示。我们实在应当承认“家”是古汉语中目前所知的最有悠久历史的词尾。

其二,前文说“家”可以“缀在政府机构名词之后”。今补言,也可以缀在指身体器官的名词后面。白居易《眼病二首》:“僧说客尘来眼底,医言风眩在肝家。”肝家,就是肝。《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四.逍遥散》:“(逍遥散)治肝家血虚火旺。”可见是中医术语。《红楼梦》第十回:“左关沉浮者,乃是肝家气滞血亏。”唐李商隐《杂纂.恼人》:“遇佳味,脾家不和。”唐代侯宁极《药谱》称肉豆蔻为“脾家瑞气”。

而今宁波方言把肺叫“肺家”,把“胃”叫“胃家”。

其三,吕叔湘先生文章中曾探及词尾“家”形成的原因。他说:“非领格的用法是领格用法扩展的结果。作领格用,‘家’字有实义可循;作非领格用,‘家’字有点像是赘疵。但是它可以增加一个音缀,上面的例句多数见于韵文,不无原因。这个没有语法作用的‘家’字,在明代以后的文献里和现代的北京话以及一般的北方话里都不见用;也许在日常口语里自来就没有怎么通行过。”

对于这一论述,有两点值得商榷。首先是“家”字词义虚化成为后缀的原因和途径。吕先生仅是从缀在人称代词之后这一狭小的局部作观察分析,仅从“蒿里谁家地”同“未审佛是谁家烦恼”,从“他家物”同“他家解事在”,从“汝家邪(爷)死”同“便是你家年纪老”之类的形式完全对等的例句作比较。他没有触及另一些情况,即本来不是人称代词的名词、形容词、指示代词语素也都可以后缀“家”字而成为人称代词。具体来说。“名家”并没有“有名的家庭”,“盐铁家”更不可能有“盐铁的家庭”的意思。即这些众多的词中的“家”都没有表示“领格”的用法,自然不可能是从领格用法而变成虚化的词尾。

词尾“家”的形成原因,应当是从单独用“家”字时可以有条件指“夫”或“妻”而虚化的。《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左传.桓公十八年》:“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礼,易此必败。”《左传.僖公十五年》:“逃归其国,而弃其家。”杜注:“家,谓子圉妇怀羸。”孔疏:“夫称妻曰家。”《离骚》:“浞又贪夫厥家。”家,指后羿之妻。《礼记.曲礼上》:“三十曰壮有室。”《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十》:“田无宇见晏子独立于闺内,有老妇人出于室者,发斑白,衣淄布之衣而无里袭。田无宇讯之曰:‘出于室为何者也?’晏子曰:‘婴之家也。’无宇曰:‘位为中卿,食田七十万,何以老妻为?’”《周礼.地官.小司徒》:“小司徒之职……稽国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九比之数,以辨其贵贱老幼废疾。”郑玄注:“夫家,犹言男女也。”宋黄庭坚《薄薄酒》:“薄酒终胜饮茶,丑妇不是无家。”柔石《二月》:“‘像萧先生这样好的人,应该有一个好的家。’她的这个‘家’意思就是妻子。”今口语依然说:“儿子年纪大了,还没寻下家。”“快给女儿寻个家。”《红楼梦》中“周瑞家的”“林之孝家的”,即周、林之妻。

其四,《汉语大词典》“家ya”条对与词尾有关的有些释义是不妥的。掌握某种专门知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例词是“诗家”、“选家”、“文学家”、“小麦专家”等。但盗贼也是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而不以“家”称。?指某人。例句是本文前面所举的《后汉书.王常传》“此家”、《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是家”,实际都是“此人”的意思。解释成“某人”是不准确的。?放在某些表示行政机构的名词之后,表示具有某种职务或身份的人。例句是本文的《三国志》:“为州家所疾。”词义解释错误,“州”应当是“州府”,即指机构,而不是指官员。又例《宋书.竟陵王诞传》:“官云小人辈敢持台家逼我。”台家,实际指“台”这个机构,而没有以“台”命名的职务。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迁者追迴流者还,涤瑕荡垢朝清班。州家申名使家抑,坎坷只得移荆蛮。”引孙汝听注解为据:“使家指湖南观察使。”其实“使家”指观察使政府,与州家指州政府一样。

又,“家jia”条:“后缀。”1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例句是《牡丹亭》“女儿家”、《红楼梦》“老人家”、赵树理《传家宝》“女人家”词。2方言。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用赵树理《三里湾》例:“‘老三家也在这里吗?’……‘老三家明天也不要做饭!就回家里吃去。’”“家jie”条:“助词”。2犹如“地”。例句是“满盏家没命饮”“数次家和小生作闹”“半晌家面红耳赤”“成曰家听见你在女孩们身上做工夫”。2犹如“的”。例句是《杀狗劝夫》:“哥哥比兄弟多一片家狠心肠。”《小蔚迟》:“虽然我六旬过气血衰,我犹敢把三五石家硬弓开。”

这些解释从理解句子意思来说,不无帮助,但从语言学来说,是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没有概括性,上引“家阳”的所有义项,应该统一属于“后缀”的性质的一个义项,与“家jia”条“后缀”的性质一致。《现代汉语词典》“家阳”条没有“后缀”义项,而“家.jia”条:“后缀。”具体内容与《汉语大词典》全同。

可是,《现代汉语词典》:“农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奴家:青年女子的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田家: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船家:旧时靠驾驶自己木船为生的人。”“店家:旧时指旅馆、酒馆、饭铺的主人或管事的人。”也有“军事家”“思想家”之类的许多词条。这些“家”的注音都是jiu旧。可见《现代汉语词典》“家jia”条没有“后缀”义项,是不妥的。

关于“放在某些表示行政机构的名词之后,表示具有某种职务或身份的人”,这个解释是错误的。本文前面说这种用法指政府组织,引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一:“既到镇家……巡检事毕,却归县家。”有关词语义仍为州、镇、县政府。这里再多举该书众多例句来看词义的一致。卷一:“从如皋镇家将冊余草船来,即闻昨日大使到镇家。”“次此行半里,西头有镇家,大使、判官居此。未向县家。”未向县家:未到县政府去。“从镇家向县二百廿里。”“闻第四舶判官到如皋镇,公私杂物亦悉运到镇家。”

其五,吕叔湘文章说:“谁家、我家、你家、他家”等词中,“这个没有语法作用的‘家’字,在明代以后的文献里和现代的北京话以及一般的北方话里都不见应用;也许在曰常口语里自来就没有怎么通行过。”但是在北京方言词典中却有许多这种词尾构词,如:小孩子家、姑娘家、寡妇家、男人家、学生家、咱家、姑娘家家、孩子家家。还有:相家儿:内行 姑娘人家:未婚女子 月家老儿:月下老人 丫头家家的:合乎女孩身份的 耍家子:赌博者。黑家夜晚、黑家白曰:曰夜。江苏江阴“我家”指自己。洛阳、山西临汾“你家”即你;你们。河北井陉、山西襄汾、长治、郑州等地“他家”指他们。

其六,《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1期王云路、郭颖《试说古汉语中的词缀“家”》:“一般认为古汉语中的词缀‘家’出现在魏晋以后近代汉语中……笔者以为词缀‘家’出现的时间似乎还可以提前。”

该文所举的最早例句是东汉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伤寒论》)脾家,指脾。

“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金匮要略》)胃家,指胃。

这是‘‘家”缀在身体器官名词后最早的例子,补得很好。

但该文不提原载《天津师大学报》1988年第3期、转载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8年第9期的《“家”是古汉语中历史悠久的词尾》拙文,不提王力对词尾“家”的论述,回避了拙文所引比《金匮要略》早的《史记》中词尾“家”的许多例子。

该文又举另一类例句如: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金匮要略》)

“呕家本渴,渴者为于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下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

“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金匮要略》)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伤寒论》)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金匮要略》)

同样的词语还有“痉家”、“风家”、“亡血家”、“中寒家”、“淋家”、“饮家”、“黄家”、“冒家”、“汗家”等。该文说:有的人以为此类词语中的“家”,指人;“……家”就是“患……病的人”。这是不对的。此类词语是指病的名称。该文用三类句子比较: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

“湿家病,身疼发热。”

作者说:“湿家之为病”就排除了“患……病的人”的意思,只能是“湿家这种病”的意思。按,其实“湿家之为病”的意思应是:患湿病的人表现的症状。“湿家病”是“湿家之为病”的省略。从古到今,无论书面语或方言口语,都没有用后缀“家”指疾病的,而指“……的人”,则是从汉代继承到现在的。汉代“病家”指有病的人,故“湿家病”的意思即患湿病的人的病状。

该文又辨析两种被看成词尾的“家”的是有实际意义,并不是词尾。

一种是“夏家”“周家”指夏朝、周朝之类的词。该文的理由:这种“家”是从“天下为家”的观念而说的,区别于禅让制的“天下为公”。但是对“天下为公”的黄帝、尧、舜,并没有“黄帝公、尧公、舜公”这样的称谓。“家”与“天下为家”或“周家天下”之类又是大为不同的。而且夏朝、周朝等并不是从姓氏来说的。

另一种是下面例句中的词语:

《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上思念李夫人不已……为作诗曰……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

《汉书.杨敞传附子杨恽》:“田家作苦。”

该文认为它们都是偏正式,其中的“家”是“人”的意思。“家”可以独立使用而指“人”。如《韩非子.定法》:“申不害、公孙鞅,此二家之言孰急于国?”此二家即此二人。《汉书.外戚孝成赵皇后传》:“是家轻族人,得无不敢乎?”是家就是此人。在《论衡》中多有“说灾变之家”“政事之家”“道术之家”一类的词语。这些词语中“家”都是中心词。但是,所举的并不是“家”独立使用,而是在词组中。“是家”就是词缀构词。“此二家”“道术之家”一类的词语,应是“家”在形成词缀过程中歧出的现象,既已经虚化,却不是凝固性的构词。

其七,在“儒家”一类词形成的同时,“家”也成为指有学业的人的词尾。同时又形成“xx之家”的平行而畸形说法。《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扬雄《法言》:“狙诈之家曰……”又《解嘲》:“高明之家,鬼啖其室。”《论横.诘术》有“五音之家”“五行之家”说法。《汉书.臧洪传》:“常胜之家,难于虑敌。”这些“家”字也是指“人”。但是这种说法比较笨拙,于是成为罢花一现,而完全让位于“x家”结构了。

其八,汉语词汇的大量新增,词尾双音节构词,再早都是口语词。《史记》的“外家”“怨家”“仇家”“子钱家”等应都是吸收口语词。

其九,受“家”字词尾化的影响,还形成了“旧家”与“故家”只是“旧”“故”的意思,而指从前、原来。

杨万里《答章汉直》:“老里睡多吟里少,旧家句熟近来生。”欧阳修《玉搂春》:“寻思还有旧家心。”周邦彦《瑞龙吟》:“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宋严仁《南柯子》:“门前溪水泛花流,流到西洲,犹是故家愁。”明邵亨贞《齐天乐》:“客里王孙,故家乐事尚能省。”元王恽《感皇恩.赠提刑曹仲明》:“把酒爱髯卿,故家风度,不为临江老能赋。”金元好问《八声甘州》:“一枕繁华,问故家桃李,何许争妍?”

类似的影响是“家”虚化而如同量词:种。陈师道《黄梅》:“不施千点白,别作一家春。”另是一派春景。杨万里《秋雨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秋雨打在两种叶子上是一样的声音。温庭筠《寄卢生》:“绿杨荫里千家月,红藕香中万点珠。”月光经枝叶空隙投地之影千形万状。李商隐《寄恼韩同年(时韩住萧洞)》:“龙山晴雪凤楼霞,洞里迷人有几家?”洞里有几种迷人的风光呢?

赵嘏《钱塘》诗有句:“十万军声半夜潮。”而酸斋小令把此句化为:“看江潮鼓声十万家。”十万家指十万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误嫁妖孽世子 嫡女 死神降临 重生之娇宠小娘子 天生科技狂 神武都市 大明骑龙 穿越扶摇九天 沈家有女 此情荒唐不可欺